第760章 百年树人

作者:贫民帅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存在,所以燕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有数不尽的成熟案例可以参考,这就让燕国的发展方式更像是一个后发国家。

在我们这边,我们东边的那个恶邻和北方曾经的老大哥,都可以用十几年或者二三十年的方式,把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后发国家。

现在,王烨也有了这样的机会。

在暂时停止了对大梁的进攻之后,王烨又做了很多事情。

首先,王烨从法令上确保政党政治不会出现在燕国之中。西方国家在后世搞的那一套已经被证明了,绝对是忽悠人的。

至少在我们这边的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模仿他们的模式之后,从一个后发国家发展成一个发达国家。

所以,王烨在自己还在世的时候,就要确保自己留下的燕国不会走上那条道路。他要坚决的跟随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可以成功的那条路,那就是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

为了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到国家的建设浪潮之中。

王烨在确立了混合所有制的基础之后,除了事关国本的重点行业只能由国家专营之外。他鼓励民间资本加入到建设浪潮之中,而且还给予了他们各种政策上的支持。

除此之外,王烨还投资建设了各种级别的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得以发展起来的最大的源动力。

不过,正所谓百年树人,想要建立起一套发达、完整的教育体系哪有那么容易啊?

可是王烨也是有现成的老师可以参考的。既然因为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不足,无法建立起太完整的教育体系。

那就先建立起一些速成学校或者技术学院之类的学校,然后再根据国家的发展和教育资源的补充,将这些培训班和技术学院之类的学校,一点点的升级成顶尖学府。

至少在现在,技术学院和速成学校已经足够燕国使用了。

其具体的操作办法,是首先缩短初等教育所需要的时间。

比如中学和小学阶段的教育缩短为七年。然后再建设各种技术学校和速成中学,最后再集中力量建设比较优质的大学。

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它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的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人才。

我们的那个老大哥在1919年左右开始,就采用了这样的教育模式。正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人才,为老大哥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人才支持。

甚至在二战结束之后,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老大哥成为超级大国的路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烨实际上在辽东时期就做过类似的尝试。只不过那个时候的王烨,因为心存疑惑所以没有形成正式的章程。

这种教育模式也有它的缺陷,主要的缺陷就是速成教育会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等学府之后,在学术积累上可能会有所缺陷。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