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不慌不忙,字字珠玑。
“大师,佛门修行之法虽有捷径,但有佛根者,可以一朝顿悟者少之又少,且需外界因素影响。
而道家则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修炼到什么境界全凭借自身机缘,不求三清,不告玉帝。
和佛门相比,孰优孰劣,三界难有定论。
更何况,红花白藕俱出一根,佛道本身一家。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大师如此纠结孰优孰劣,对事物认产生妄念执着,未免太过着相。”
杜叶不急不慢,声音却铿锵有力,舌灿莲花。
“大法师!寡人倒是对这位年轻高士所言的民生一词有所好奇,且听他如何解答。”
年轻的国王看扎西大师正闭目不言,好似对刚刚杜叶所言着相二字有所顿悟,便岔开话题,让杜叶继续说下去。
“我所言民生,指百姓安居乐业,统治者少私寡欲,方能国泰民安,长享安宁。”
“何为安居乐业?”
“耕者有其田,商者有其利,为臣者不谋其私欲,为王者不视万民为草芥!”
“何为国泰民安,我祭赛国虽然不如南瞻部州大汉天国远逐妖魔于北俱芦洲万国来朝,人道繁荣。
但在这三万里国界之内,上礼佛敬佛,全民向善,得佛门高人传之佛宝镇压国运,下结好周边大妖道场,无大妖兴风作浪。
四夷来朝,可为国泰民安?”
祭赛国国王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感。
“否!
敢问陛下,国中可有饿殍,国中可有冻死骨?
国中可以流民乞者?”
杜叶步步逼问。
“我祭赛国国力鼎盛,贵族王侯皆都安享太平,些许饿殍饥民不足所虑!”
国王好似不喜欢杜叶的反问,有些不太耐烦。
“陛下既然觉得不足所虑,在下也不纠结。
在问陛下下一个问题。
祭赛国内可有选贤之法选取文臣武将?”
“不曾有,文臣武将皆有王室贵族世袭,世袭者贤良则文武贤良,世袭者昏庸则文武昏庸!”
“那恕在下无礼,敢问陛下是否有道?”
“寡人继承王位不足十载,虽有雄心壮志,但禁锢于宫墙之中,但凡国事,无论大小,贵族长老,皆都参与,实难有太大作为,不敢说是有道!”
“既然如此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
只因那金光寺,宝塔上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放霞光,万里外有人可见。
昼喷彩气,四国无不同瞻。
故以为天府神京,四夷朝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