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邺回到京都一周后,接到了东南海的邀约,说是俄罗斯有相关领导想与其见面谈合作。
阿卡耶夫回到莫斯科就把姜大邺的建议向他们国内高层反映了。
事实上,俄高层也对这几个提议很是心动,这明显就是利大于弊的好事,没理由无端放弃。
况且这些年来,西方政治的丑恶行径,出尔反尔,让这些高层对其失去最后的信心。
为了拉拢最后有实力的盟友,不至于腹背受敌,俄高层也是竭尽所能的想尽办法。
这一次阿卡耶夫所带来的讯息是极大的利好。
不仅仅解决了他们国内的粮食潜在危机,更是扩大了两边的双方贸易,让他们本就萎靡不振的经济有了新的突破点。
华夏国这几年经济发展尤其迅速,潜力巨大,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
姜大邺带着陈松来到俄罗斯官员所下榻的宾馆。
双方人员经过简单的寒暄,就在会议室落座,准备开始谈判。
姜大邺这一方有两位国家派出来的代表,加上陈松和他自己总共四个人,对方有阿卡耶夫和经贸部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另外再加两个助理。
“姜先生,我听说你对我们的粮食经营和储备,有一些不同的看法,能否详细说一说呢?”
这俄国农业副部长,也没有过多的废话,直入主题。
姜大邺拿起边上的茶杯小小撮了一口,组织一下语言,缓缓说道。
“我的想法是我们双方都各自组建一个公司,这样不仅能更好的协调管理,也能更好的进行市场化经营。”
“贵国的公司主要提供土地和种子,并且负责我们劳务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基本衣食住行保障。”
“而我们的公司就主要负责派遣外出的劳务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和工作安排。”
“除了种子之外,其他的日常消费和生产工具、材料,我们都尽量采用就近原则,在贵国购买,这样的话也间接的扩大了贵国的消费。”
俄农业副部长听完后,点点头,对此也是极为赞同。
这对他们本地的农民不会产生过多的冲突,毕竟这些人的存在,直接带动了当地的消费,变相增加了本地人的收入,完全没有理由去排斥他们。
“姜先生,你的这些提议,我们会慎重考虑,不过,原则上问题并不大。”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蔬菜的问题,可以吗?”
姜大邺觉得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棘手的,最关键的是飞机没有着落,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
但他还是把自己忧虑说了出来。
“这个问题我当时也咨询了我们国内的众多专家,在保鲜技术方面,问题不是很大。”
“关键就在于运输方面,铁路和船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