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他不少东西。
于是,秦王采纳了茅焦的建议,厚葬被杀死的人,又亲自率领车队,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阳。
虽然赵姬在咸阳仍是幽禁,但比起之前流言漫天,中伤不断,这已经好很多了。
······
然而,自从数月之前,雍城内,秦王政正式在秦国朝臣的见证下,真正掌权之后,一切都开始变了,文信候吕不韦开始不再上早朝。
甚至连进入咸阳宫的次数都不多,连带章台宫、兴乐宫论事,都罕见其身影,此般情景令群臣诧异无比,新王亲政,何以至此?
很多人都猜到了原因,但却没有人敢说出来。
因为自从嬴政十三岁继位,文信候吕不韦一直摄政专权,长达几年。遍观历朝,此为君王大忌,而今秦王掌权,削其权,倒也说得过去。
而且昌平君也被封为右相,他的崛起也在群臣的意料之中。昌平君本就是先王留下的顾命大臣,之前剿灭繆毐,他所获功劳不小。现在,更是隐隐有取代吕不韦的势头。
但比起吕不韦巅峰时期,他还差得远呢。
不比昭襄王时,嬴秦一族还有个白起。因为自从庄襄王以来,整个秦廷之内,赢秦宗族衰微。朝堂之上,能够势均力敌的只有楚国外戚一族和文信候一脉。
而昌平君熊启无疑是楚国外戚最为杰出的存在,他的上位没有人觉得不对。
随着昌平君的上位,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位,但并未做其他行动。
文信候吕不韦仍旧待在府邸中,闭门谢客,自始至终,他都没为自己争辩过。
他知道,自己能活着,已是万幸。嫪毐之乱,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自己曾经与太后私通,又送上嫪毐,终于,酿成了祸患。嬴政如此对他,已经是极为仁慈了。换一个大王,恐怕他已经身首异处了。
随后,吕不韦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朝中无人敢言此事。
而在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这平静的大秦朝堂,再生波澜。
同年,嬴政亲政的消息传遍六国。六国纷纷来使,朝见秦王。
要是这样也就罢了,可惜,他们却同时又去参见了吕不韦。
一个被罢免的相国,却让六国使臣拜见。这件事,传到嬴政耳里,但他没有丝毫动作。
就当群臣以为此事即将过去之时,嬴政突发一道诏令,命令吕不韦全家迁往蜀中。
相国府内,昔日的车水马龙,门客满堂已然不再。
吕不韦曾经立志要超越孟尝君,门下三千客,实际上,他做到了。他编篡《吕氏春秋》,闻达六国。
现在,人走茶凉,不外如是。接到嬴政诏令,吕不韦一言不发,只是怔怔的看着咸阳宫方向,当即拜倒在地,良久。
等他起身时,其身上陡然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