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平日里,在朱皇帝上朝的时候,就陪着。处理公事多久,他们就要在御阶下站多久,屹立如山般,直到散朝。
大明这个百官心中的圣地,今日是道新的身影,看清楚了御座上的人。
踏进大殿的宋濂他们都微微一愣,今儿怎么换人了。
蓝玉早知道,没有多少惊讶。
朱标目光望向站在御阶下的百官,看他们身体虽然肃穆而立,但眼里都是疑惑。
“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们。”
朱标若无其事的看了眼旁边声音洪亮的于一。
他正传达着陛下的口谕,无非就是今日身体不适,太子标主持早朝,见太子如见咱,有事皆可奏。
殿外阳光明媚,白鸽在宫殿上空盘旋,朱允炽仰头看着那些白鸽子看。鸽子旋到哪儿,他的眼睛就看向哪儿。
这鸽子是宫里养的,主要使用者是锦衣卫,三宝站在后面笑着逗朱允炽。
“本宫刚才碰见舅父,简明说了事情。希望他今日能够支持殿下航海之议,能够顺顺利利。”常美荣转过身,端庄大方的看着三宝。
殿里传出来洪亮的声音:“太子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啊。臣认为下西洋一事还要多加考虑,万万不可草率啊。”
御史周观政跪在御阶前,连说几句万万不可。
“为何?”朱标不急不缓,醇厚沉稳的声音回响在奉天殿。
“末将也认为不可。”朱棡的未来岳丈谢成也出来说道。
“请太子殿下收回成命。此事还需等陛下决断。”胡惟庸低着头。
百官除了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以外,都跪下请朱标收回成命。
“臣恳请殿下收回成命。”
“此事还请殿下禀告,请陛下定夺。”
你们当你们的官,我出我自己的海,银子不用你们掏,人才不用你们出,井水不犯海水,都在这里对着干。
刑部尚书开济,和工部尚书李炎并没有跪下。他们两是赞同下西洋的。
蓝玉也没有反对,这当然是常氏的功劳,他得为自己的外甥女考虑。
“孤听闻,海外有一种名为番薯的农作物,与当初故元时,有民间带回来的土豆一样,可抵抗干旱,天灾时可救黎民。
出航西洋,可以使我大明海外贸易发展,不做井底之蛙,开阔眼界,不夜郎自大。只有这样,才能为大明开辟疆土打下根基。
此事孤已经和父皇禀明,孤心意已决,希望各位大人能够明白孤的良苦用心,为大明推波助澜。”
“出海一事,利大于弊,如今徐大将军远在海上倭岛,每一天都是十分辛苦,那些运回来的俘虏和银两,都是见证。”
看朱标斩钉截铁,众官员只觉得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所以陛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