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悲催的道衍

作者:会说话的眼镜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娘不敬。”

道衍也跟着附和:“不详。”

老朱当下火了,他发起来那股子脾气,劲头儿可是挺吓人。

马皇后看他气呼呼的,趁着他还没下令前,和气道:“陛下,这个黄土……是山西想告诉我们,北方大旱,颗粒无收,只有一捧黄土,本也没什么的。”

见自己这皇后老娘给自己使了使眼色,朱标会意,又开始了他的和稀泥来:“母后的意思,也是儿臣的意思。那山西知府是想借黄沙土跟父皇报民情。”

“是这样?”老朱看向桌子上那斗土。

“正是,各位皇弟以为如何?”

朱标在他这些皇弟妹妹里还是很有威望的,大家纷纷说是,又说起关于黄河的事情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又说了黄河改道的事。

周定王时,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洪水从宿胥口夺河而走,东行漯川,至长寿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又与漯川分流,北合漳河,至章武(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瓠子决口,再次向南摆动,决水东南经巨野泽,由泗水入淮河。

王莽始建国三年,黄河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决口,东南冲进漯川故道,经今河南南乐、山东朝城、阳谷、聊城……

北宋不说。就说那南宋建炎二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

造成黄河改疲乏,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到明代后期,这潘季才驯治河以后,黄河才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砀山、徐州、宿迁、淮阴一线,即今之明清故道,行水达300年。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又在河南兰阳(今兰考县境)铜瓦厢决口改道,再次摆回到北面,行经今河道,北流入渤海。

想到这些,朱标对山西,河南等地也是十分同情。

“今日,山西太原知府送来的这一斗黄土,正是告诉我们,江南鱼米之乡,北地却是干旱,各位也都看到了。”马皇后是第一次,当着大臣面说这话。

但老朱似乎并没有厌恶。

要知道,他可是定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但此刻他并没有打断自己的结发之妻。

“这颗玉寿桃,今日我把它赠给山西,为百姓解一天燃眉之急,是我为大明所尽之力。”

马皇后说完,把朱棡送她的玉寿桃,以及百官送来的贵重之物都命宫女单独放到盘中。

“娘娘慈悲啊。”御史周观政由心而道。

朱标没有说话,但山西大旱迫在眉睫,老朱明日肯定会在朝堂上说。

我猜的很准的,不准我倒立从东宫走几圈。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