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机制钱

作者:米糕羊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李笠点点头,但这不是正确答案,虽然很相近。

武祥越想思路越清晰:“不,这样的行为,更像是....更像是收税!”

“我们没有占据齐国一寸土地,没有置一个税吏,也没有一兵一卒,却可以靠着这种手段,稳稳从齐国收税!”

“收上来的税,有好钱,有粟麦、布帛、丝麻、毛毡,以及各种物资。”

“这些税,在钱花出去那一瞬间,就到了我们手上。”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寒山堰用熔炉熔铜、铅,或熔化各种劣钱,然后配比为合适铜合金,成锭后压制为铜带。”

“然后用机器制作假钱,再在边境直接和齐国奸商做交易,用这些制作精美的假钱,换取对方从国内收购来的物资。”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些假钱,自然会被奸商带到齐国国内,花出去,流通到黄河以北。”

“这就等同于,我们变相向齐国收无形的税,对方却察觉不出来,这,这是软刀子割肉不见血呀!”

李笠鼓掌,对武祥的结论表示认可:“我们制假售假,目的不是扰乱齐国币制,而是靠着这制作精良的假钱,从齐国收税。”

“同理,朝廷其实也可以用这种套路,在国内收税,却不会像直接加税那样,加重百姓负担。”

武祥瞪大眼睛,看着李笠,满是震惊:“这样也行?”

“如何不行?无非是收多收少的问题。”

李笠笑起来,“自古以来,历朝历代朝廷铸钱,要想得民间认可,就得铸好钱,而铸好钱是亏本的。”

“所以,好钱铸得越多,朝廷就亏得越多,但是好钱一进入流通,就必然会因为各种原因,退出流通。”

“朝廷只能不断铸好钱,以满足民间对钱的需求,天长日久,财政可吃不消。”

“我们换个思路,用新工艺制钱,使得铸好钱的成本,比其面值低,那么制钱对于朝廷而言,就是赚钱,就是收税!”

“好钱的面值,与其成色(主要是含铜量)有直接联系,但对于寻常百姓而言,辨别钱的好坏与否,一看材质,二看外观。”

“所谓材质,就是不能一掰就断、一摔就碎,所谓外观,就是外观完好,没有被剪边,铜钱字迹清晰等。”

“那么,我们的这种机制钱,虽然含铜量不是十分而是七分,三分为铅,但材质尚可,只要隐瞒含铜量,足以蒙混过关,让人误以为是九分铜的好钱。”

“加上外观精美,至少看上去养眼,不像是伪劣产品,那么民间的接受程度就高。”

“一旦朝廷大规模发行这种机制钱,财政收入肯定增加,因为朝廷在无形之中,通过这机制钱的流通,已经向民间收税了。”

“机制钱发行得越多,收的税就越多,配上一个超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