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开府仪同三司

作者:米糕羊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 但开府之权,对于李笠来说是最重要的,这意味着他可以光明正大拥有自己的‘私人幕僚团队’。

他在徐州刺史任上,有州府序列的幕僚团队,有军府序列的幕僚团队,但这和职务挂钩,并不会随着他的升迁而跟着走。

开府自辟的幕僚就不同了,府主去哪上任,幕僚们就跟着去哪。

这个‘幕僚团队’中的成员,有朝廷认可的‘正式编制’,是正经的‘大梁公务员’,其任职经历,是得到吏部承认的正式履历。

所以,李笠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梧桐树’,可以招来‘凤凰’落户。

幕府的幕僚长(长史),当然是张铤,但同时依旧兼任徐州主簿一职。

按说府长史得朝廷任命,不过这不是问题,毕竟这是‘交易’的一部分。

李笠把揪出刺杀皇帝的元凶之首功,让给鄱阳王萧范,萧范在办案过程中,给此案安上“齐国细作参与其中”的罪证。

于是,李笠就有了借口发动‘入邺行动’,即便因此导致齐国大规模报复也在所不惜。

因为打着“为先帝报仇”的旗号,朝中无人能对他‘入邺’后导致两淮有化为白地的风险,进行质疑和责难。

而凭此功劳,鄱阳王萧范让他如愿得“开府仪同三司”之待遇,这对于李笠往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梧桐树有了,凤凰呢?

按照主流的做法,开府后,应当让名士或者士族子弟为自己的幕僚,以此装点门面,抬高府主的名望。

而且名士和士族子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熟悉各类典章制度,个人文化素质以及经历,理论上可以很好完成幕僚的职责。

一如后世的人才招聘那样,名士和士族子弟等同于名牌大学的高学历毕业生(学历至少硕士研究生起),可以提升用人单位的‘逼格’。

这些人入职后,可以利用其亲友、师长、同学等各种人脉开展工作、拓展业务,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有事半功倍之效。

然而用人单位和名牌大学毕业生之间,是双向选择,出身微寒的鄱阳李三郎,开府后选用幕僚,这个“用人单位”的吸引力,对于名牌大学毕业生有多大呢?

大概,吸引力不为负而已。

也就是说,没什么吸引力,这个时代士族对武人的歧视、对出身的歧视,导致他这个府主对名士、士族子弟的吸引力很差。

按照这个时代“主流阶层”的视角,士族子弟给一个渔家子当幕僚,极其掉价。

即便其服务的府主,战功赫赫无人能及,但出身决定了所处阶层极其低下。

而朝廷的体制决定了,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及其家族的阶层,是很难靠军功来改变的。

所以梁国的军号制度,设置了一百多个军号,就是要断了寒人以军功改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