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式铁路桥专用的双悬臂式架桥机。
该类型早在毛熊初期,四十年代就已经被使用,吊重有65t、80t和130t三种,用于分片架设三十二米以内的预应力混凝土梁。
经过系统优化改进,名曰nt—101号的双悬臂式架桥机,吊重已经突破320t,分片架设长度高达八十五米,且具备自行能力。
当然,如果按照箱梁制作工艺,20米(梁高1.2米,梁宽2.4米)用量为:
hrb335型螺纹钢:20924kg,
hpb300一级钢筋:4417kg,
15.2钢绞线:3225kg,
混凝土:102.4立方。
如果扩展到八十米,需要重新计算横截面正应力、剪应力、纵截面横向弯曲正应力,并调整钢筋线材、水泥型号和相应用量,这个吨位并非20米x4那么简单。
所以,仁川大桥只是为了实验,华夏境内为了安全考虑,依旧采用20米箱梁标准。
双悬臂式架桥机,外观类似……一个超大号扁平状'几'字。
左侧一撇叫支腿,就像人走路一样,先跨越到前方桥墩,具有驱动机构。
上面一横叫主梁,采用双轨钢架结构,比架桥机在施工时的可架设最大跨度长两倍。
右侧竖勾叫后支腿,拥有双排、双轮,总计十六对走行轮组,是架桥机整体向前挪动的电气设备之一。
整体大概是这样,剩下的则是'几'字顶部'一'中,也就是主梁中,有个用于运送箱梁的'下横梁',类似小biubiu上子弹,可以在'几'字顶部的'一'中前后挪移。
而在它的身上,还有个负责托运箱梁的纵移驱动支柱,有带轮子,也有不带轮子。
外观类似两个倒扣的'u'字,或者是头戴式耳机,主要由升降柱、折叠机构、走行机构、液压悬挂均衡装置、转向机构等组成,用于运梁车喂梁通过,及架桥机纵移。
如果将以上部件组合在一起,连贯作业,前腿迈开,踩在前方桥墩上。
后腿踩在已铺设好的箱梁上,中间空隙,未铺好的高架,被主梁连接。
俩挂在主梁上的耳机,在下横梁拖动下,托着一截二十米的箱梁缓缓前行,并安置在俩桥墩之间。
看似很简单,其实过程很复杂。
从架桥机迈开前腿,工作人员就要全力测量、计算,防止机械位移,之后箱梁拼接,更需要大量人员进行协同施工,随后焊接、浇筑、安装监测设备……
不过,复杂归复杂,除了前期比较耽误时间的打桩、造墩,其实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