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环境不能说有多好,但也干净整洁,绝不是董梅口中那般不堪。
父亲当初在盖小屋的时候,没少跟家里念叨,比如如何平整的猪圈,如何从学校找来的旧砖旧瓦,每周都会汇报建房的进度,所以,家里谁都清楚,那个小屋,实际上原本就是一个猪圈。
“你爸盖的那间宿舍,前几天不是刚带你住过嘛,你还说过那里不错呢,根本看不出来曾经是个猪圈。”母亲也犯难了,她清楚,董梅嫌弃的不是宿舍的原址是个猪圈,而是这孩子对转学充满了抵触情绪。
“说的就是,那屋里还通上了暖气,被褥也都是新的,多好的条件啊!”奶奶苦口婆心地道。
但是,无论家人如何去劝,董梅现在却一点回应都没有,只是闷头坐着发呆。
看着半天没有反应的董梅,奶奶叹息一声,她也清楚董梅的工作很难做通,但她更愿意孙女能进一所好些的学校,一次董梅工作做不通,可以多做几次,反正距离开学的时间还很长。奶奶不愿意看到餐桌上气氛沉闷,突然又道,“你们说,也真是凑巧,熊伢儿去临榆打了场比赛,就找到了他二哥,唉,熊伢儿不去比赛的话,估计早就回家了!”
“呵呵,熊伢儿这一年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如果以前谁要是跟我说,他还会打羽毛球,我肯定第一个不信,他小时候哪见过羽毛球是啥样儿啊?可是现在熊伢儿都去参加羽毛球的比赛了!”提到了董明,母亲刚刚有些焦虑的脸上,再次洋溢出了开心的笑容,董明就是她的骄傲,与成绩无关,哪怕董明没有考入县中,没能到临榆参加比赛,母亲都会觉得儿子永远是她的骄傲。
“他爷爷这趟临榆去得太值了,同时看到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子在临榆找了份工作,另一个去临榆参加比赛,咦,啥时候让熊伢儿也教教他妹子打羽毛球咋样,小梅,你想学吗?”话题不再涉及董梅的上学问题,奶奶脸也展现出了笑容。
“他那么忙,放假了都不说回家,哪有时间教我啊,我才不求他呢,哼!”董梅小脑袋一拨楞,脸上还似乎带上了一点对哥哥的抱怨。其实董梅很清楚哥哥并没有惹到自己,对于哥哥的怨念,完全是因为都放假这么久了,哥哥却被琐事绊住不能回家,她少了一个稳固的同盟军,她认为,在转学的这个问题上,哥哥一定会站在她的一边!
董开河家,新扎村长刘柄森,被董开河夫妇热情地送出了院门,离去时的新村长,脸上还带着胜利的喜悦。
半年前,由于董开河的受伤,这位董家沟子小学唯一的老师离开了讲台,因而董家沟子村十几位小学生,不得不前往槐树岭小学借读。两个村子距离五里,说起来并不算远,但这个距离对于每天上学的小学生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刘村长会时不时的听到村民们的抱怨,希望董家沟子小学能够再次运转起来。
刘村长对于村民们的报怨,感觉非常无奈,村里能教书的只有董开河一人,想让小学重新运转,如果董开河不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