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老师的这一次扑球,放在董明眼中,相当于送给了对手一击必杀的机会,假如他在场上肯定不会客气,只不过,此时场上接球的不是他,而是周校长。
董明看到,周校长的动作还算规范,移动之中也知道启动步的运用,可是,周校长无论是启动,还是步法,脚下都显得绵软无力,根本谈不上速度。
周校长的速度慢,却不影响他接到此球,不过进攻机会嘛,完全与他无缘,非但无缘进攻,由于接球点较低,周校长只剩下了两个选择,放或大力抽后场。
相比而言,抽后场技术简单,却容易招致对手进攻,而放难度较高,但如果质量达不到,容易被对手扑中,要知道,在双打时,前肯定有人的。
周校长选择了放,没有变线,以直线将球放置对手的反手前。
洪史组合守在这一边的,正是洪树达,他原本站在腰位,看到周校长放,连忙上,他的速度比周校长略快,在高点位拿球,却也没能形成扑球,洪老师明智地躲开前的汤老师,将球挑向了对手的反手底线。
底线高球,即便挑得再如何到位,处理起来却没有什么难度,周校长选择直接下压,点杀直线。
周校长点杀的位置,由史金钰防守,因杀球力道并不算大,他非常准确地判断出羽球落点,大力将来球抽出斜线,飞向对方的正手后场。
对于这样一个来球,正常来说,应由后场的周校长,但通过前面的观察,汤老师对周校长的能力已经有了一个大概判断,知道此球留给周校长处理的话,极易形成被动,因此,大胆快速后撤,拿到了此球的控制权。
汤老师后退拿球之际,已经形成了被动,失去了进攻的机会,她没有犹豫,以直线高远球实施过渡,在她打出高远球后,与周校长两人在场上分守两侧。0
汤老师的高远球,落入了洪树达手中,董明看到洪树达拿球后,对场上形势做出了快速判断,然后没有进攻,打出了一拍斜线滑板吊球,任谁都看得明白,他的这一球,是奔着周校长去的。
因周校长之前的准备主要是为了应对接杀,面对洪老师突然出现的吊球,周校长的反应好似后知后觉,慢了半拍,脚下的移动也如同在泥沼中散步,眼看这一球就悬了。
果然,周校长勉强挑球之时,由于接球点过低,羽球在飞起的瞬间,被球拦了下来,对方得分。
双方打成了一比一平,交换发球权,由洪树达发球。
接下来的比赛,因洪史一方出于对汤老师的忌惮,几乎将球都打到了周校长手中,但即便他们再如何小心,周校长一方,也很快确立了领先优势,并且这一优势仍在逐渐扩大。
对于泰山中学几位老师的实力,董明很快得出判断,三人以洪树达水平最高,虽然他的速度不快,控球能力最强,并且还有不错的反手能力,一场比赛下来,很少出现明显失误,应该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