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双贤终入京

作者:朕闻上古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言善辩,非是取笑,实则赞扬。

但自武宗即位后,宠信奸佞,大肆贬黜忠良,李公因病而逝,父亲和刘公冒死泣谏,请诛刘瑾,反遭武宗训斥罢官。心灰意冷之下回到家乡,不愿再涉足朝堂之事。

所谓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他们看着长大的武宗朱厚照,在即位之后,却彻底伤透了大明无数忠良的心!

“对啊,老爷,万万不可意气用事啊!”府中众人闻言,纷纷劝道。

“木斋公不必着急,臣这里有一封杨大人的私信,大人看后再做决定。”宣旨的翰林上前,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低声道,并顺势搀扶起了谢迁。

谢迁迅速浏览了杨廷和的信件,心里暗叹一声,无奈跪地接旨:“草民领旨,谢主隆恩!”

杨廷和在信中详细地叙述了自朱厚登基期间发生的大小事件,并在信的末尾表明朱厚虽然年幼,但极有主张,并且冥冥中透着一种神秘感。

因为礼仪之争,文臣集团即将被打压,而自己已经被逐出内阁,内阁大臣蒋冕、毛纪等人虽德才兼备,但政治能力和手腕不足,希望谢迁以大局为重,入阁辅政朱厚,再次成为文臣集团的新领袖。

杨廷和表面上虽丝毫未提及新帝的品性,但同僚多年,谢迁从字里行间中仍然感觉得到他对新帝的欣慰和推崇之情,即便他自己已经被无情打压。

同样是正德年间的内阁大学士,他和刘健被迫致仕,远离了朝堂,从此居乡十六载,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而杨廷和始终屹立朝堂,对抗刘瑾、钱宁等阉宦,为正直之士提供庇护。

相比而言,他和杨廷和两人的选择很难有对错之分,但谢迁的心中多少产生了愧疚之意,如若自己奋力争辩,想必武宗也不会强行勒令自己致仕。如若与杨廷和一同对抗奸佞阉竖,他也不会独木难支了吧!而不是在家乡安享天伦十六载,平白耗费这十六年的时光。

真的不再忧虑这大明江山了吗?

孝宗陛下“酬三顾”的恩情还未报答!“五噫歌”中的百姓还在承受苦难!自己真的能视而不见吗?

当正德皇帝荒淫暴戾、怠于朝政,刘瑾、江彬等恶贼擅权**、迫害忠良的消息不断传来,居乡的谢迁多次夜不能寐,眼角的泪水悄然打湿了枕头。

现在杨廷和被新帝狠厉打压,甚至亲自书信给自己,其中的求援意味他谢迁又怎会不懂,又怎能视而不见?虽说二人感情并不深厚,但同为缙绅领袖,惺惺相惜之情还是有的。

或许是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又或许是不想见到朱厚成为第二个正德皇帝,这位古稀老人在简单清点了行装后,带着一同复职为翰林编修的儿子谢丕,随伟霖等人踏上了入京之路。

临行前,谢迁望着自己居乡十六载,同儿子一起修建的“肥遁”、“嘉遁”二园,内心感慨不已。

表面上安逸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