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几个问题刚刚随手点了发布然后再看才发现发进了

作者:码字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行抵近侦察,传回图像。

就像谷歌的月球地图计划,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送了好些个环月球卫星过去,才算是搞到了一份比较完整清晰的月面图像。

你要是在地面上或是近地轨道用光学设备去看,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样貌。

在远距离的太空探索之中,用的大多都是射电望远镜,就是我们在各种视频图片里看到的那种和雷达一样的东西,这是依靠观测天体的射电波来进行探索的,然后根据观测到的信号进行记录转化,专门处理之后才会形成图像。

这也造成了射电望远镜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对于微小目标的观测也相对较难。因为它实际上相当于是一个接收仪器,微小型天体目标无法产生足够的射电波,也就难以被射电望远镜捕捉到。

为什么对于小行星的监测等级会定在140米这个标准,也正是因为比这个还小的话,射电望远镜就只能接受到一些细微的射电波,很容易被背景杂波给掩盖掉,监测也就无法进行。

类似的红外望远镜,紫外望远镜和射线望远镜也都差不多。

就好比我们能看到几公里外的一棵树,但是你能看清树上的每一片叶子吗?我们能用天文望远镜看到金星、火星、木星,甚至于是木星上的风暴漩涡,但那都是多大体量的东西?动辄都是几百上千公里的级别了。

主角相比之下甚至于只是几公里外大树上一片叶子上的一只小虫,不到足够近的距离,根本就是什么也看不到。

而且世界各国因为地理位置、地球自转公转等原因,同一个望远镜每时每刻看到的画面其实是不同的,就像把你的脑袋固定住了,你的视野也就跟着固定了下来,只能看到面前的东西。

所以不可能出现全世界的望远镜都同时看同一个区域的情况,只能是观测面正好在这边的才能看到。

空间站之所以能发现,一方面是观瞄设备在太空,干扰小。另一方面就像我们开车看路,空间站运行也是要看路的,这个路就是它的运转轨道。

无论是地面还是空间站本身,都会有观瞄设备全程监测空间站轨道周围区域,防止有其他类似太空垃圾、小型陨石甚至是航天器之类的和空间站发生碰撞,所以才发现了陨石群。

再加上地面观瞄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判断,才得出了这个结果。

而不是像电影里那样,航天员拿个光学望远镜就看到了。

真到了那个距离,规避都可能来不及了。

再说了,面对这种可能造成数以万计伤亡的重大灾害,即便是暴露了又如何?

总不至于为了保密就眼睁睁看着数以万计平民死伤吧?

这种事主角干不出来,高层也干不出来。

咱们不是老美那种人,他们不介意当流氓,我们介意。所以尽管主角和高层可以坐视陨石袭击,看他们的笑话,可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