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重力实验室

作者:码字嗒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明只能做到近似失重或是超重,并不能完全的实现失重。

真实的失重效果作用于原子甚至是夸克这种级别的更加微观的领域,李明对于这方面认知为几乎为零,只能说是误打误撞摸到了些门槛。

所知所见的不足,使得李明无法做到如研究人员所要求的精细操作,局限性有些大。

这样一来,李明的能力适用范围就暂时被定在了航天方面。

目前李明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模拟不同的重力环境,让航天员们进行各种失重训练以及过载适应训练。

除了常规的生活、适应之外,失重条件下的航天器装配检修更是训练的重点。

航天员的培养一直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其中的重点之一就是模拟太空环境。从早期的风洞,水体浮力到后来的失重飞机,每一样都是花销巨大。

即便如此,这些模拟要么效果不佳,要么持续时间极短,只能让航天员大概的体验一下失重的实际效果。

而失重情况下对航天器进行装配维修更是难以在地面上模拟出效果,通用的方法大多都是水槽模拟。

通过专门调配好密度的水体来产生相应的浮力模拟失重环境,然后让航天员们在水下进行操作。

听上去很简单,但就是这样的水槽都不是哪个国家都能造出来的,相应的溶液配比,水体的纯净度控制都极为严格。

同样的,这样训练的成本也极高,航天器这种精密仪器泡过水之后基本就算是报废了,更何况泡的还是特制溶液。

是的,为了保证训练的真实性,训练所用的航天器就是完全按照真实的航天器来造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训练成本过于高昂,所以之前天宫空间站的太空装配工作丁老等人拒绝了让李明帮忙。

这是难得的实践机会。

但现在,靠着李明新掌握的能力,航天员们在地面上就能够体验失重感,并且进行太空模拟训练。

同时成本只有以前的百分之一不到。

于是帝都的航天员训练中心紧急成立了这个重力研究室,专门划拨了场地器械等资源,同时集合了目前华国的18名预备航天员和6位青鸾号的首飞成员前来集训。

好的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好的技术都是一次次训练出来的。

前所未有的训练条件绝对可以让华国的航天员们拥有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的熟练经验。

这24人被划分为了三个小组,每组一次训练四个小时,差不多是宇航服能维持的舱外工作的极限。

不久后,随着红灯亮起,模拟训练结束了。

可惜的是,训练用的卫星还没能装配到位。

毕竟才开始训练没多久,经验还是有所欠缺。

李明把8位穿着厚重宇航服的航天员平稳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