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孟菲斯和维修仓来到了这里,准备开始材料生产工作。
要知道这些天在帝都的几次低功率实验把帝都的电力部门都给愁坏了,三天两头的区域停电才能面青供应实验需求。
为此,政府部门已经在各种宣传渠道进行解释,从电力检修到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各种说法都用上了。
但这些说法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用,这几天供电部门的投诉电话都快被打爆了。
现在整个吃电大户终于算是离开了,不少人都是松了一口气。
当双方的团队进行了接洽和整个发电-输电-用电线路的规划链接之后,正式的聚变发电开始了。
目前的阶段,环流二号的稳定输电还是要靠李明的协同操作才能实现,再加上氚氘反应产生的材料嬗变,环流器的组件必须要定期进行更换维护,所以每天的发电时间依旧有限。
目前,团队的目标就是靠着李明的维持,让维修仓生产出足以构建成一个聚变反应堆的材料,再来对维修仓进行稳定功能,将李明给解放出来。
因为维修仓的体量产能问题,这个过程初步估计都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为此,青鸾号的发射等相关的太空领域的工作不得不暂停了下来。
在此期间,edpa协议组织国家也做出决定,对青鸾号进行新一轮的升级工作,把等离子体推动引擎加装上去,这样以后青鸾号的发射就不再需要主推火箭,大幅降低成本。
时光荏苒,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到来之际,西部地区的研究所里,组装完毕的新型聚变反应堆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此前,关于这个聚变反应堆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多次校验,初步确定没有问题了。
但是安全起见,第一轮的点火实验依旧被安排在了无人区,由李明和科研人员进行远程点火。
在众人的瞩目之下,李明将这个数十吨的聚变反应装置运送到了专门的试验场地,接驳好各种线路之后,李明退到了一公里外的掩体之中,通过念力和科研人员一起开始了远程点火。
这个根据维修仓里的图纸制造出的聚变反应装置利用的是高能激光来制造聚变反应所需要的高温条件,而且使用的还是氦-3,比起之前他们一直用的氚氘反应要高效清洁的多,后期的维护也相对简便。
随着激光束的功率持续攀升,经过加工提纯之后的氦-3在极度高温环境之下,开始了聚变反应过程,周围得物体变成了等离子体状态,随后电子在立场的约束下朝着正负极开始聚集,实现放电过程。
聚变这种级别的能量,自然不再象是以前一样靠着烧开水来驱动蒸汽轮机发电,而是更加先进高效的磁流体发电技术,通过聚变产生的高温来加热惰性气体,变成高温的电离状态,切割磁场来生成稳定电流。
这样一来,聚变能量的利用率就变得非常高了,而且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