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似的,每个都有成年人的胳膊那么大。
……
九月七号
张家湾的玉米地终于也开始秋收了,
今年大家还是请张家堂哥张华的收割机帮大家秋收。
今天第一个收割就是二大爷家的。
收到消息,不仅村民们跑来围观,就连附近几个村都有村民跑过来看热闹,
因为二大爷的玉米长得实在太好,大家都赶过来看稀奇。
就在这时,有村民忍不住惊呼,
“电视台来了?”
大家都很震惊,赶忙循声望去,
就见马路上一辆采访车,由远及近,很快就停在了二大爷家的玉米地边。
“呵呵,二大爷,看来您今天要上新闻喽!”
看到记者下车,村民们纷纷向二大爷打趣到。
二大爷撇撇嘴:“这有啥,咱们村不经常上新闻么?”
听到二大爷这有些凡尔赛的话,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村里有一个算一个,从来没上过新闻的几乎照不出来,
因此大家再次看到记者,都显得相当淡定。
经过一番准备之后
记者们也终于开始了今天的录制采访。
“大家好,我是青山县电视台的记者王晴,今天我们来到了风景优美的张家湾,追踪报道张家湾秋收的场景”
“大家看,我们眼前这几百亩地都种的是山神一号玉米,此时村里的收割机正在忙着秋收……”
镜头扫过眼前的这一片玉米地,再来一个无人机的拍摄画面,
记者就来到了村民们面前,开始采访二大爷。
“这位大爷您好,听说现在正在收割的是您家的玉米是吗?”
二大爷乐呵呵的点点头:“对,是我家的!”
“大爷您家的玉米今年肯定是大丰收了,您觉得亩产量能达到多少?”记者再次问道。
“这个……”二大爷犹豫了下,然后保守的估计道:“我估摸着应该有3500斤左右吧?”
记者:“大爷您太谦虚了吧,其他村民说都说您家的玉米亩产量最高,就是亩产4000斤都有可能呢!”
二大爷呵呵一笑:“那都是大家猜的,一切以机器测算的数据为准。”
现在的智能收割机都有产量测算功能,只要收割完成后,就能测算出大致产量。
二大爷家的四五亩玉米地,不到半小时就收割完毕。
还没等收割机停好,村民们就一窝蜂的跑了过去。
“华子,咋样?产量达到4000了吗?”
“华哥,快给大家说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