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你要弹劾内阁蒋公?”
知道自家岳父急公好义,尤其是对有功绩的老臣,严成锦早就等李东阳多时了。
“下官有事与李公商议。”
“什么?”
“内阁大学士五年一制,借弹劾蒋公的名义,向新皇请乞。”
李东阳不知道的是,内阁大学士在从正德朝开始,权柄越来越集中,甚至能不经过皇帝,决定朝中大事。
张居正和徐阶,初入官场时,清如白水,坐久了难免会被铜臭玷污。
抄家抄出几十万两白米,以二人的俸禄,是绝度达不到的。
且到了晚年,容易做出错误的决断。
一刻钟,两人坐在值房中干瞪眼。
李东阳暗自心惊,此子终于要对内阁下手了,五年一任内阁大学士,“为何要如此?”
“新皇少阅奏,如今完全由内阁传旨,李公清廉还好,若遇到下官这般贪婪和懒政的人,做了首辅,岂不是贻害天下?”
做官最忌讳的就是,别后谈论其他官员。
慎重起见,严成锦只能拿自己来作比喻。
李东阳面上微微一怔,有些狐疑,此子不出十年,定会升内阁首辅,竟用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
“你不想当内阁首辅?”
可他转念一想,忽然觉得不对,此子先定律令,让内阁的大臣先致仕,再让新皇下律令,重新启用他。
他目光中露出一丝精明,冷声道:“你想换内阁的官员,却还要说得这般堂皇。”
严成锦一副被戳穿却死活不承认的样子,“李公此言差矣,新皇又不是傻子,若下官没有才能,新皇又岂会重新起用?下官也是为了朝廷。”
五年一制,不吝于领导人选举。
优秀者连任,很合理啊?
如今不得不承认,权柄集中在内阁,难道要将内阁取代?
这自然是更不可能的事。
听严成锦这么一说,李东阳的确找不出反驳的理由,“你弹劾蒋公就是为了此事,本官怎么看是蒋公在朝堂上辩驳,你要有意要弹劾?”
严成锦从袖口中拿出一封疏奏,李东阳看了几眼后,面色微微一变。
“下官近日还不会上疏,请李公暂且保密。”
……
山海关,
海风徐徐吹来,这里比京城炎热一些。
登基以来,太上皇弘治一直呆在京城,四十余年未出,对京畿外满是好奇。
马车在行进中,不时撩开车帘子看看,黄泥铺成的官道上,马蹄踏过扬起阵阵烟尘。
萧敬递上一封疏奏,这家伙还死缠着太上皇不放,“爷,严成锦来疏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