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权随口问道:“那些蒙古人,在吼啥?”
几个人倾耳一听,脸色都有些怪异。
大家都默不吭声,只有忽察嘿嘿地笑道:“赵权将军,看来只不干对你是真心喜欢啊!”
赵权没理他,也竖起了耳朵。
雾中蒙古人声音忽左忽右,大概是在防备东真兵射出的冷箭。几个人同时在喊,略觉杂乱,但声音渐渐清晰。
“忽察,主帅有令,允许你北撤回南京府!”
“主帅只要赵权一人,其余东真兵免罪!”
“杀赵权者,赏铜千斤!”
“你们被包围了,再不投降,死路一条!”
“交出赵权……”
喊声忽远忽近,听着缥缈,却又很清楚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
而忽察时不时露出淫荡的笑容,更是让赵权觉的心烦意乱。他只好把视线转而向天,四处转乱。
眼前的这座陵墓总共有十个石阶,在中间位置,有个突然向内凹进的大平台,平台边上正站着一个负责了望的士卒。而在士卒的身后,隐隐似乎有个大石板,在飘扬的浓雾之中,赵权还没看清那石板到底是什么,却见到了望的士卒手中双旗齐飞,嘴里大叫着:“敌袭……”
一个多时辰后,看着渐次退入浓雾之中的敌兵,赵权靠在陵墓的石阶旁,瘫着四肢,不住地喘着粗气。
有浓雾的依仗,只不干军不易攻进来,但东真军也一样很难进行有效反击。能将敌击退,这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这一仗,只不干并没有投入太多的兵力。一方面他可能只是试探性进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蒙古人不擅步战。但即便如此,也让东真军这边付出了近三十人的伤亡。
赵权真的头疼了,如此下去,只能守无法攻,干等着挨打,不出三天,军心一定会崩溃掉的。而且一旦只不干发起狠来,全军押上狂攻,东真军即便能守得住,估计也剩不了几个人了。
突然,赵权猛地跳起来,回过身仰着头对着那个了望的士卒喊道:“你,下来!换个人上去!”
那人走下石阶,赵权急急地问道:“那平台,你身后的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人回过头往上看了看,有些疑惑地答道:“不知道啊,好像是个石门。”
“石门?”
赵权沉吟了片刻,对着周围的几个人叫道:“辛大哥,你看在这,只不干一时半刻应该不会再来。史青,你帮着辛大哥!”
“你要干嘛去?”辛邦杰有些疑虑地问道。
赵权往上指了指,说:“我上去看看。”
“这破石堆,能进得去?里面有什么可看的?”忽察好奇地凑过来问道。
赵权没理他,吩咐道:“勇诚、小铠、封扬,你们仨跟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