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赵权最为无奈之处,他到和林已经半年多时间了,直到现在为止,贵由一次都没有亲自召见过他。倒不是贵由傲慢,而是他根本不在乎这些事。
就像忽察一样,这对父子的性格似乎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一样。对这事细节与小事,从来不放在心上。
他想告诉忽察,一定要对阔端示好,把中原汉地的势力全部交给他掌控;一定要加强扫邻城的守卫,以防被人渗透;一定要主动结交拔都,防止被蒙哥捷足先登;要想办法分化东道诸王,否则将来会成为隐患;要注重商业开发,扶持犹太人以对付畏兀儿人;要重视汉儒的使用,否则这些人都会被忽必烈全部收罗一空。
重点的重点,是要防备蒙哥与忽必烈……
其实,赵权之所以想现在离开和林,主要原因还在于,发现自己终究无力改变贵由,甚至连忽察都改变不了。
跟蒙古人讲道理,太难了!
尤其是这些只知武力,却不知脑力为何物的家伙。
一阵春风缓缓吹过,沉睡了一个冬季的草原便被唤醒了。
嫩绿的小草从还会完全化冻的土地中,争先恐后地挣扎着冒出小尖。土拔鼠纷纷窜出洞穴,四处扒拉着,时不时抓起一起东西便塞进嘴里。
或是直起后肢,耷拉着前爪,呆呆地看着微微颤动的绿草。
草原苏醒了,但和林城似乎已经被刚过去的寒冬完全冻结,依然一片沉寂。
没有牛羊的喧闹,所有集市上基本都空无一人。
空气中一股浓得几乎化不开的压抑感,让人无心喘气。
只有石忽酒楼内外,还晃动着一些人影,大多是畏兀儿商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期盼与焦虑。
但是,他们所期盼的,也许是一辈子都无法接受的结果。
许多被迫卖掉店铺的商人,已经开始在恢复修建的扫邻辅城中,选好了店铺,准备重新开张。
这些商人,与那些被迫卖掉宅院的人一样,将会成为和林城这一场地契抢购战中,最直接的受益人。毕竟像他们这样无权无势的平民,又哪有资格遭受这样的房灾!
步出和林城,赵权再一次看着这座蒙古国的都城,咧嘴一笑,上马而去。
这一趟和林之行,可算基本圆满结束,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将赚到的数百万两现银带回南京府。
不过,大多数的银子已经运至柔远酒厂,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燕京、西凉、山西、河东、河北、大名、山东,将会遍布石忽酒楼的连锁机构。
春寒料峭,马蹄轻飞。
近两百骑东真兵,紧随赵权与丁武身后,纵马狂奔。
春种秋收,夏耘冬藏。
此时的中原之地,包括辽东、南京府,应该已经开始进入春耕前的忙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