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图谋高丽2

作者:老大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这些人是军队中的最底层。

除了饭管饱之外,没有任何额外收入,不仅要承担正常的农事活动,还经常被各路人马拉去打下手,包括修水利、做木工、打造兵器、盖房子……

在东真军,新兵的待遇,就是比劳役营里的人会好一些,很多人根本就熬不过一年的新兵期。

因此,南京府的新兵总数增长得相当缓慢,目前只有六千人余人。

一年之后,学会了汉语,通过了海东学院一年级测试之后,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兵。

辅兵的地位自然不如战兵,其实跟新兵也差不太多。不过成为辅兵之后,就有资格拥有了自己的职田。

赵权首先在辅兵之中推行最初级的军衔制度。根据他们训练的表现、所种田地的收成情况、以及所获战功,进行综合的评价后,来确定其级别:三等兵、二等兵、一等兵,以及士官。

如今,南京府的八千辅兵中,有近一成为士官。这些人大多是因为无法通过学三年级的考试,而被迫留连于辅兵之中的老兵。

给李治留下的这一千人,需要干的活不少。

首先是得把这座破城修补完成;而后是在乙离骨水入海口处建一座码头;再就是根据沿途勘探好的线路,开始修建通往罗津的道路。

这里,未来将会成为南京府往高丽,一个非常重要的中转城剩

当然,李治还肩负着继续寻找金矿的任务。只要能再找到一座与长岭府相当的金矿,南京府在未来的五六年之内,都不用担心硬通货的问题了。

赵权带着李勇诚、封扬、张赫、赤梅蝶,还有两个刚通过海东学院五年级测试的伙子,以及剩下的一千五百东真军继续南下。

当年的高丽之战,赵权已经收集了高丽西北部与北部极为详尽的资料。南京府之战结束之后没多久,张赫便自动请缨,以行商身份潜入高丽东北部,游走了近半年时间。因此对这一带也算是极为熟悉了。

这一日,一行众人终于来到了位于高丽东北角的咸州。

高丽人最喜欢称道的有两个祖先,一是殷商末年,不愿臣服于周武王而率众东迁的箕子;二是曾雄立于辽东数百年的高句丽。

当中原朝廷势力强盛时,高丽人就会把箕子供起来,作为与中原汉家王朝相沟通的桥梁;而当他们想染指辽东时,就会着重于强调自己是高句丽的后人。

高句丽王族姓高,而现在高丽的王族姓王,属于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关系。

唐高宗在灭了高句丽之后,曾在平壤设置安东都护府,以统高句丽旧地。部分高句丽族群被迁至中原内地,遗留的人或入新罗、或投靺鞨、或奔突厥、或流入汉人聚居的辽西地区。当然,也有大批人自此进入辽东山区成为了野人。

高句丽被唐所灭之后,在唐朝的扶持下,新罗王室曾一度统一朝鲜半岛。两百多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