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二五计划

作者:老大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p> 有哪朝哪代会这样重视商业的,这简直是舍本逐末!

士农工商,赵权之前强调农业与工匠的重要性,大家还能理解,可是把商人地位提到立国的位置,那就匪夷所思了。

而且,在准备攻略北高丽的同时与南高丽展开商业往来,这种操作,会不会让别人怀疑,南京府有失信义?

而宋国……除了绫罗绸缎,珠宝玉石,有什么东西会值得南京府去交易的?

那些东西,只会让人玩物丧志,从而令南京府的上下将士,与宋人一样,懦弱畏前,只知偏安一隅,自得其乐。

众人的疑虑,赵权已有预料。

别说这么多人,他之前在预备会议中提及这个立府思路时,就是连侍其轴也不太理解。

南京府现在的在册人口虽然已经突破三十万,但还是太少了,只堪堪比过一个泉州府。

这样的人口基数,想对东北区域进行有效管制,都有些捉襟见肘,更别说高丽了。

而至于中原,即使三十万人全化作士兵,也会被迅速淹没于汹汹人潮之中。

在人为的控制上有目的地发展商贸,全面打击对方的经济体系,从而让这个区域无法保持经济上的独立。

垄断、倾销、利用虹吸效应大量地吸引劳动力的外流,破坏其最根本的经济结构,让其失去经济上的自主能力。

这,才是赵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精粹所在。

战争,终究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而要反抗这种经济上的渗透与侵略,最有效的办法,也许就是清末时的“闭关锁国”。可是即使如此,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麻烦,彼此间的差距终究会被越拉越大,从而崩溃。

无论蒙古与中原,他们在军队的实力上远远超过南京府。但论经济体系的建设,实质上只是处于一个相当原始的阶段。

没有统一的市场调度,缺乏各个区域间的经济协助,更没有一个能随时补缺补漏、并调动各方资源以应对经济打击的中央集权式机构。

可以想象得到,在忽必烈正式掌权、建立远朝之前,中原是不可能出现一个与南京府相抗衡的经济体。

至于像宋国这样,已经开始流行纸钞的金融体制,在赵权看来,想要将其破坏,可能更加轻松。

宋国朝廷支付军队的俸禄与奖励,大多使用会子。而宋国的会子,目前显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只要加把火,加速其会子贬值的速度,从而引发整个支付体系的崩溃。

这,并不算一件太难的事情。

一旦会子变成废钞,数量巨大的宋国军队,转眼之间,就会变成一堆用废钞堆出的纸人,从而失去任何的战斗力。

这样的军队,即使有一百万,赵权相信只要出动三、五万的东真军,也能将其轻松击溃。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