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渤海海JUN

作者:老大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在对崔沆表达了有限度的悲伤与恭喜之后,赵权汇集了十五艘战舰、一千二百整编完毕的渤海海军,以军长王铠为帅,再次斩波劈浪,冲向对马岛。

派出协助王铠的,是李氏与六个日本僧兵。

对于李氏这个女人,赵权相信她绝不只是一个海商那么简单。

一个或是两个家族,想在群狼环伺的对马岛生存下去,而且还撑了百多年时间,家底肯定是不太干净的。

不过赵权也不是很在意她的出身,既然她自己明白地承认汉人身份,那就当汉人来看待吧。该有的特殊待遇,还是得有。

尤其是她的儿子撒小宁。

赵权看得出,李氏极其地在乎她的儿子,有这层牵挂在,此人起码暂时可用。

对马岛也许可以凭着单纯的实力来解决,但石见银矿肯定不行,行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更多的,还得依赖李氏与六个日本僧兵。

渤海海军的第一次正式战争,赵权全部交给了王铠负责,派出的实习参谋多达百人。有些的确是具备随军参谋的能力,有些则是尚未毕业的海东学院学子。趁此机会,前来实地观战。

赵权自己则留在了耽罗岛,开始水泥厂的建设。

两三年之前,就有犹太学者在研究建筑材料时,从故纸堆里翻出的一些资料中得知,古罗马的许多宫殿,是以火山灰与石灰为主材料建造而成。

这些宫殿哪怕在海水的冲刷之下,也可以维持千年而不倒。

这东西,显然就是水泥。或者说,是水泥的前身。

他原以为这个时代生产不出水泥这东西,没想到千年之前就出现了!

后世的水泥大多是以石灰岩为主材料,然后加些黏土锻烧而成。火山灰既然可以,那就更简单了。

东北现成火山灰不多,火山岩却是遍地都是。石灰岩更是比牛毛还多。

水泥的研究试制相当顺利,无非就是各种材料的配比,然后确定锻烧的与技术流程。

水泥加些碎石进去,便是混凝土。

中间插些铁丝或是铁棍,就是铁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理论上也可以,但把珍贵的钢材拿来盖房子,显然有些可笑。

就是铁筋,也不好弄,铁丝的生产成本,比铁棍还高。

用竹子当筋其实也行,后世曾经有许多不良包工头就是这么干的。又不指望建个十几层的高楼,或是数十米的桥梁,竹筋也基本够用了。

一年之前,南京府就已经完成了这项研究,如今正好拿来就用。

耽罗岛上,别的矿基本没有,但半个岛全是火山岩。

水泥厂成为南京府在耽罗岛上建成的第一个工厂,很快地就在第二年春季之后,就生产出了第一包水泥。

码头被迅速地建了起来,港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