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先皇宁宗共生九子一女,但无一存活,皆为幼年夭折。后选太祖后裔燕懿王德昭九世孙、六岁的赵与愿为养子,赐名为严,封卫国公。
后改名为询,十三岁时立为皇太子。
然而,三十一年前,嘉定十三年,皇太子在二十九岁时因病去世。”
赵权摇了摇头,这皇帝,真够可怜的。
被诅咒了?谁当他儿子,谁就得死?
“嘉定十四年,又进宁宗之弟、沂靖惠王柄嗣子贵和为皇子,赐名竑,授宁武军节度使,封祁国公。次年加检校少保,封济国公。
当时,朝政为史弥远把控,竑皇子对其极为不满。曾数次放言,若他日得志,必将其决配八千里!
由此与史相交恶。”
这故事,有点意思。
一个缺心眼的皇子,还没掌权就得罪了当朝权相,看来下场一定可悲!
赵权一边泡着茶,一边兴致盎然地听故事。
“宁宗病重时,史相通过其幕僚余天锡将今上,引入宫内,立为沂王嗣子,赐名诚。
嘉定十八年,宁宗殡天,史相与杨皇后共召今上即皇位。
而原皇太子赵竑,则被封为济王,出居湖州。
今上登位后,宝庆元年正月庚午日,湖州渔民潘壬、潘丙兄弟,图谋不轨之事。并胁迫赵竑,以黄袍加披其身。
赵竑反抗无效,在官兵前来讨伐之前,自缢而死。”
果然,有点惨!
“后来呢?”赵权忍不住问道。
“今上听闻赵竑自缢,停朝以哀。并赠送白银千两,绢布千匹,钱币万贯作为丧资。赠其少师、保静镇潼军节度使。
端平元年,今上亲政。诏令追复赵竑官爵。其妻吴氏做了比丘尼,赐号为惠净法空太师,每月供给钵钱百贯。”
赵权有些意外,这个宋国皇帝,竟然还有如此温情的一面。
不过想来也算正常,权相史弥远,把持了南宋二十多年的朝政。直到史弥远死了之后,憋屈了十年的赵昀才得以亲政。
当年,赵昀便开始罢黜史党,亲擢台谏,立志中兴,推动端平更化。
同时,因为金国的灭亡,给了赵昀无比的信心,加上郑清之等人的鼓动,仓促之下开启对蒙古的战争,结果遭遇惨败。
但不得不说,这个皇帝还是有些想法的皇帝。
而且也看得出来,他对于史弥远,是极度不满的。只是,没有史弥远,他也没机会登上这个皇位。
这大概是赵昀最为矛盾的地方。
不过,相比而言,赵昀比那个赵竑可就聪明得多了,知道自己干不过史弥远,就一直熬到他死了,才肯亲政。
真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