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改革中原

作者:老大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不听宣。再不改变,国将不国。

为此,刘秉忠提议,应当对所有的汉万户进行军民管理的分权。每个世侯之家,或军或民、或将或相,只能保留一人。即掌军权者不能任一路以上或中枢为官,任职高官的便需放弃军权。以此,将中原各地的军民管理,真正收归中央。

同时,推广行省制度,改路为省,正式厘清各省地域与管辖范围,以实现对地方的有效管治。

对于燕京新城的建设,刘秉忠也给了许多的建议。包括新址的确定、都城的规划、皇宫的规模、官民的住宅配置。甚至还考虑了河道的疏通,不仅要通过卫河联接大沽寨以获得出海口;还建议考虑重新挖通运河,以打通南北的水路运输。

忽必烈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把这份万言奏章看完。

掩卷长息。

这万言书中,其中很多的内容,是当年蒙哥刚刚上位时,自己与刘秉忠促膝夜谈,提出的中原治理方案。但是,也加入了刘秉忠许多新的思路与更加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十多年来的一幕幕影像,不由自主地在忽必烈脑海中闪现。

自己在和林时落魄无依,刘秉忠义无反顾地成为自己的第一个助手;

在柔远时,无人无钱,是刘秉忠帮自己四处招贤筹款;

在邢州,是刘秉忠让自己得到了中原诸儒的第一次认可;

获得京兆封地时,最兴奋的人不是自己,而是刘秉忠!

那时候,任何一个小小的成绩与收获,都能让两个人欣喜不已。那时候,两个人几乎夜夜抵足而眠,日日奔波劳累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与刘秉忠,始终都坚信一点,自己一定会成功,一定会成为整个中原,唯一的主人!

可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身边,不再有刘秉忠的影子了?

忽必烈皱眉沉思。

是历尽艰难险阻,攻灭大理之后北归?还是诸儒欢庆成立金莲川幕府的时候?或是攻宋之战之后?或是自己匆匆称汗之时?

帐内文武,看着心神不定的忽必烈,都努力地摒息着自己的呼吸。

跪得双膝全麻的赵璧忍不住歪了歪身子,牵动忽必烈茫然的视线,让他重新看向赵璧。

忽必烈的心中,涌出浓浓的悔意。

刘秉忠——

确确实实是个人才啊,而且是栋梁之才。

如今自己的朝堂之上,无论是赵璧、王文统、窦默,甚至是耶律铸,都远不及此人。

刘秉忠当年选择自己,说明他的眼光极为长远;而自己看中刘秉忠,一样说明了自己的眼光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自己真的不该将他放逐于燕京。

而是应当,将其直接斩杀!

这样的人,一旦为权国所用,无异于为其送去了千军万马。<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