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其中一个是糙面汉子,身着皮甲,后背箭囊,腰悬长刀,手持镔铁长枪。
与他并辔而骑的男子,年近三十,唇红齿白。满面风霜的脸上,难掩其曾经的书生之气。
此人姓赵名青慕,河东云中赵氏一族嫡系长孙。
云中赵氏,近百年前,以皮货走私起家。从当年在宋国与契丹之间的夹缝里挣扎求生,到后来与女真人、蒙古人做生意。北地多年的战乱,反而让赵氏一族的生意越做越大。
如今元国的燕京宣慰使赵璧,便是出身于云中赵氏。虽然赵璧只是家中旁支之子,但是他扶持忽必烈的行为,却得到了全族的倾力支持。
赵青慕自幼聪慧,三岁能文、五岁能诗。赵氏族小便对其从小悉心培养,四处延请儒士为其授课。十二岁时,便已精通经史子集。
有赵璧成功在前,赵氏族长便期望赵青慕走科举正道,为家族谋得一个光宗耀祖机会。忽必烈刚刚登位为汗时,曾对下天儒生允诺,不日将重开科举。可是至今正式建国已经过了一年多时间,朝堂之上,科考之声反而渐渐销声匿迹。
作为准备承继家业的嫡孙,科举之路暂不可求,与其靠着赵璧的脸面谋求一个不尴不尬的职位,不如重新执掌商贸,如此才有可能名正言顺地接掌整个家族的生意。
忽必烈称汗之后,赵氏地位大涨,隐隐之间成为河东商界的执牛耳者。实际上,其中甘苦,只有族中高层才知。
不过,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是有的。一方面,赵氏一族打通了与元国军方的生意关系,成为元国军队最主要的皮货供应商;另一方,虽然漠北的贸易被禁绝,赵氏却成功地开拓出了河东经河西走廊直通西域的商路。
只是,自从阔端去世之后,河西走廊重陷混乱局面,盗匪横行。尤其是近来从青海一地,冒出数支强为强横的马贼,让往来商旅苦不堪言。
赵氏族长,只能通过赵璧,求助于军方。随行的这一支护卫,正是军方给予的最大支持。一百个人,全是退伍军人,其战马装备,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原一些汉军的水平。
护卫队长许立,在离开军队之前,则是刘黑马手下的一名百夫长。
看着前方的一个破败土堡,许立缓缓地停下马步,身后清脆的驼铃声渐渐安静下来。
两个护卫纵马而出,往土堡直奔而去。
头顶上的日光虽然已斜,但还远未到驻营时候。
“晚上在此扎营?”赵青慕有些奇怪地问道。
许立点了点头。
“可是——”赵青慕端着手指头往上指了指。
许立并没有跟着抬头,眼光一直追随两个已奔到土堡前的骑兵,随口回答道:“前方,可能有危险。”
赵青慕一揪缰绳,眼睛四处探寻。
前方除了吹着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