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心结

作者:老大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海的庙岛。

这一路的海岸边上,四处都是走私的渔船,密如飞蝗。

整个山东的沿海一带,已经没有人愿意出海打鱼了。

在海上辛辛苦苦打来的鱼,上了岸,还没卖掉,就得被征一半的税。而且自家的渔船还时不时会被沿岸的守军征用,用以攻打庙岛之上的大权国驻军。

仗打了很多次,没有一次可以全尸而回。

赖氏船行出钱,订购了无数的小渔船,租用给那些失了船的渔民。当然,不是让他们去海上打鱼,而是鼓励他们走私。

大权国的高档药材、酒与盐;高丽的人参与棉布;倭国的松板与女人;以及有南洋的各种香料。

可怕的利润,让这些渔民趋之若鹜。

除了收取一定的利润以及船只租金,赖氏船行对这些渔民只有一个要求,全部用华夏币交易。

一年多的时间,河北山东沿海一带,几乎成为了华夏币的天下。

相对于暴跌不已的中统钞,华夏币无论在交易的方便性与稳定性方面,显然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河北、山东两地官府,对此束手无措。

虽然联手剿杀了不少走私渔民,甚至公然抓捕购买走私货品的商人,却根本无法扼制住越来越疯狂的走私势力。

公开的走私者,哪怕没有申请成为大权国的国民,也已经整家迁居沿海岛上。

岸上,还有无数与这些走私渔民之间保持联络的线人。官府一旦有风吹草动,便有人前去报信。

走私者,犹若顽强的野草,狂风暴雨过后,却依然生机勃勃。

在当地官员与驻军长官,也从走私中分润了不少利益之后,沿海走私行为,便已经成为了官场内外,被迫默认的一个存在。

撤离巴掌城,专心经营庙岛,对于大权国在山东经营来说,无疑是个极为明智的决定。

庙岛有天然的避风港湾,有充足的淡水资源,有附近十余座可以守卫相望的小岛。

离开陆地,便是大权国的天下!

利用在海上的绝对优势力量,鼓励陆上的走私贸易,这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

陈耀想要的,是利用各种的方法与手段,在打压中统钞、让其无限地贬值的同时,让中原的民间商人接受华夏币在元国的流通,直至让其具备辗压中统钞的绝对优势。

以此,彻底崩溃元国的货币,动摇元国的经济根本!

在庙岛呆了半个月,陈耀接见了赖氏船行的新掌柜、耽罗岛渤海贸易中心的副总管以及萁国与倭国派来的贸易代表。

对于环渤海各个势力,未来数年时间里,整体贸易的共同推进方案与举措,陈耀与各个势力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沟通与交流。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华夏币的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