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出卖宋国而求荣。”
朝堂上许多人听到这话,心里不禁都涌出奇怪的念头。据忽必烈所说,贾似道一心与其求和,但此事真假难辩。可是通过与元议和真正得到荣华富贵的,却是叶梦鼎。
“宋国前线,还有近万艘战船、十数万水兵,为何不派他们出去御敌?”有人赶紧转移了话题。
“元军前锋已至和州,建康水军必须严守长江防线。”
“沿海制置司的水军呢?他们的战船一样可以纵横于长江之中。”
“沿海水军绝不能动!一旦海防空虚,权国水军来袭,以何抵御?”
权国水军理论上确实是个威胁,但是自宋元大战爆发之后,所有权国船只都已消失不见。防备是必须的,不过更重要的是,一旦临安危急,沿海水军还得承担着临安皇室以及这些朝堂重臣撤出临安的重任。
这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的差错!
所以,沿海水军不能动;沿江水军不能动;荆南、广南守军不能动;四川重庆守军不能动。
那该如何是好?
众人又一次看向叶梦鼎,他依然无动于衷。
宋国不是没有兵,而是缺乏一个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战争角色的统领。
这才是叶梦鼎一直无法做出决断的主要原因。
前线诸将,吕文德与李庭芝都是贾似道的嫡系。而且这两人,一个被围困于襄樊,一个被牵扯在淮东,已经无法跳出泥潭统领全局。
而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高达,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失守鄂州。
不能从战场上提拔统帅,只有从朝堂之上派重臣过去。
本来,这种事非马廷鸾莫属,可是他却偏丁忧在身。而且,还拒绝了自己夺情起复的要求!
自己去前线统领防线,也未尝不可。
若从能力上来说,叶梦鼎自信朝中无人能与自己比肩。
只是皇帝年幼不经事,中枢只余自己一人,一旦离开,朝堂必乱!
大战之时,无法保障一个绝对安稳而且运行有效的大后方,前方将士再如何拼命,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再等等?
或许战场上会出现转机。
叶梦鼎不相信忽必烈此战存着灭宋的决心,也许他只是因为中原天灾不断,想南下劫掠一些财货,同时期望通过战争以消耗一些老弱人口来缓解粮食的危机。
草原上的蒙古人,不是一向都是如此吗?但凡遭遇天灾,必定是他们南下劫掠之时。
而且,哪怕元国已经有了水军,已经突破了淮水防线,叶梦鼎也觉得他们根本不可能还有余力再破长江防线。
以不变应万变,将元兵拖入无休无止的攻防战之中,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之后,事不可为,忽必烈自然只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