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攻打宋国,也勉勉强强可以让人接受,毕竟在战场之上,为了胜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包括屠杀一城之民,亦是如此。
可是,宋国已灭,还不顾名声用这些极为卑劣手段敛刮财货,这是要自掘坟墓啊!
哪里还像一国之主能做出的事情?
攻宋之战,已经进入扫尾阶段,紧接着与权国的战争会更加艰难。伯颜很清楚此中的利害关系,正因为如此,他才会焦虑于这些人自取灭亡的短视行径。
不好好经营江南,如何能支撑得起与权国之间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战争?
“旭烈兀那边,怎么样了?”看着眉头郁结的伯颜,忽必烈淡然地问道。
伯颜一怔神,脸现尴尬之色,躬身回道:“臣,有辱使命,愿意接下陛下责罚!”
元国需要外援,这是不争的事实。漠北蒙古诸部,在连年的战争之中,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即使有人愿意支持忽必烈,也很难凑出一支千人以上的部队。
剩下可能成为元军助力的,一是远在罗斯的钦察汗国,一是在西域的伊儿汗国。
忽必烈自立为蒙古国汗王时,根本就没有知会钦察汗国;建立元国,又让伊儿汗国觉得他完全背叛蒙古国。致使两个汗国与元国之间,完全断绝了来往。
但是伯颜觉得,凭着自己父亲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服伊儿汗国派兵援助,因此主动承接求援事宜。结果,却一无所获。
忽必烈深深地看了伯颜一眼,说道:“此事,不怪你。但是你应该知道接下去要做些什么,该你管的,莫要再出任何差错!”
“是——”伯颜躬身而应。
阿合马则有些兴灾乐祸地看着他。
忽必烈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了,不该伯颜管的,莫要插手!
“通告宋国境内,所有依然心存妄念,顽固不化的势力。即日起,必须遵照谢太后的投降诏令,无条件放弃抵抗,向接收的元军部队
交出城池的管辖权、就地解散部队以待我军接管。否则,尽屠城中居民!
同时,通告全宋,城池被屠、百姓家破人亡、天下苍生荼毒,都是因为这些人的冥顽不化与违抗旨意所致。这些肆意妄为的抵抗者,将会被记载于史册之中,而受到万世的唾骂!”
忽必烈语气冷淡,似乎不带着任何的感情,其他几个人却听得冷汗涔涔。
这不仅是要杀人,而且是要诛心!
想想,若真有一些坚持反抗、死战到底的宋国将官,却在史书之中被斥为战争的罪人、百姓残遭屠杀的罪魁祸首。这让人情何以堪?
死都不可能安心的!
历史终究是由胜利者书者,宋国一旦平定,也许会有一两个殉国者会被记载于丹青之中,但是大多数的死国者,都将湮灭于茫茫的历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