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言谈中,我估计他退休前,绝对是阳城政府或者省政府的人物。
“我也是基于这一点理念,保持古迹的原来面貌,尽量不破坏外墙的颜色,尽量不破坏主体的结构,所有的装修,都是简单的便利化改造。可惜外墙的油漆,现在的装修师傅确实找不到做旧的方法。”青一脸歉意的解释道。
“小朋友,你们有这份心已经很好了,你们做的很对,你们的装修方案,我会反映到市政府去。你这院子挺好,可惜空了一点,靠墙移栽几株风景树就更妙了。”他看着空荡荡的院子道。
“老先生有没有认识的,我也想买,只是不知道去哪里买,更不懂什么是好看,什么是不好看。”青一脸谦虚的道。
“这是小事情,开了春我带你们去选几盆,我有相熟的专门做盆栽。大过年的,我看你们门口没贴对联,这是我的拙作,不堪入目,图个大吉大利,红红火火。”老人家说完递过来一团红彤彤的纸。
我连忙接了,打开一看,是一副四字对联,上联写的是花开富贵,下联下的是竹报平安。
字很大,每一个有一尺见方,字写的稳重大气,正隶相间,别有风趣,这字比佑文叔叔的字还要好,因为这字看起来笔力更浑厚,更稳健,也更有艺术感。
“好字,老先生,这字只怕练了几十年功底,敢问老先生一直临习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吗?”我一脸谦虚的问道。
“你这小友,倒看得出来字的出处,不错,真的不错。现在没几个年轻人喜欢练习书法了,你看得出,应该也经常临摹。”
“老先生,你这字我想裱装了挂书房可以吗?我舍不得贴门上。”我是真的感觉贴成对联可惜了。
“你要我再帮你写一副就是,我这字也只有你这样的小友说好,刚才老太婆还在批评我毛遂自荐,不怕你们厌烦呢!哈哈哈,家有笔墨纸砚没有,我重新写一副给你就是。”
我和青连忙把他带到楼上书房,他一进门就看见满架子的图书,点着头道:“敏而好学,年轻人应该这样。把心沉下来,没事在家里看看书,写写字,比什么都重要。可惜了中华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只怕要断代了。”
“老先生,你言重了,全国一年毕业多少大学生,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我一个初中生,没事瞎看热闹。”我老脸一红,这看书的乐趣,可能就是时不时的装逼一把吧!
“不,你错了,文化不是文凭。文凭是为了生存的敲门砖,和文化没有任何的关系,国学文化不能用什么文凭来衡量。”他摇着头道。
“那用什么衡量呢!”我不解的问。
“文化是深入骨髓里的斯文,是显露在身上的风骨。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君子如玉,君子如玉四字,就是国学文化的最好的诠释。看多了书的人,脸上身上,就像一块温文尔雅的玉石,但它内心是坚硬的,是强壮的。所谓外柔内刚,不外乎如此而已。”他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