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对于军事只知皮毛,碰见稍厉害的对手就会掉链子。
幸亏后来得到徐荣,才迅速成长起来,从战白波军开始,成为优秀统帅。
他当然理解徐荣的话。
只是这回徐荣没有猜对他的想法。
“某并非要顺应这种非常自发的想法,而是让士卒军吏思考,再发挥政教系统的作用,让他们理解认同继续作战,最终上下一心。”
“不让中下层思考,只是服从命令,是天下多数诸侯的选择。”
“集思广益,是新西凉军取得今日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让军吏士卒有所思考,又能纠正其谬误,重新统一基本认识。”
“吾相信,经过这样的过程,更能上下一心。”
徐荣沧桑的脸庞浮现一股钦佩的笑容,这位跟随他学习许多的主公,真的超过师傅了。
虽然很难,但新西凉军有这个实力,推动这样的上下一心。
他的领袖,更有不得了的魄力,让许多不可能逐步实现。
童远这回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新西凉军的各级政教系统,广泛地讨论该战还是和。
固然支持和的人比较多,但绝大部分人对于继续打下去也不反对。
而支持打下去的军吏士卒,又被鼓励发言,尽可能充分讲述理由。
如此一来,就是支持和的人稍多,但意见多却并不强烈。
支持打下去的人不算多,但理由更为充分全面,且不为众人反对。
政教辅将杨阜,迅速将这一情况反馈给童远,询问是否要支持哪一方?
发起讨论的人微微一笑。
如果现在就由将军府、无畏军统帅表示作战方向,恐怕不能达到这次作战上下一心的效果。
“下层军吏士卒发起讨论,中上层的将领也要广泛交流一下,对西凉战事的认识。”
杨阜等人与徐荣不同,并不知道童远对于西凉大战非常坚决的想法。多数人无法猜出童远的意思,顺着想法迎合上级。
如此更应该让他们说出真实想法,再统一众将认识。
经过几日,给众将接触各部,让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童远召集涉及西凉战事的众多文武,商议下一步情况。
徐荣、贾诩、耿清、徐晃、杨阜、裴辑、张录、王异、许攸、冯谋、石忠等直属文武汇聚一堂。
胡琅儿、徐俭、张既、去卑、焦触、张南等将领,李暹、李别等附属军将领都参与。
卫觊、田丰、阎温等重要文官也专程赶到。
另外,董白也在场。她虽然脱离具体军政已久,却是名义上的领袖。
至于赵云等人因为都身处前线重要位置,即使马超退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