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之,邀与同车共语,友以语驳之,由是江东知名。年长,名声更盛,文武兼备,曾注释《孙子兵法》。且有辩才,坐宴之时,与席之众人皆默然。
孙权继统御江东后,以礼聘之,敬惮有加。
但后孙权大宴臣僚时,沈友言语有误被逐出,且时有庸臣嫉其才高,谮其有反心;沈友知身不可免祸,乃驳之曰“主上在许,有无君之心者,可谓非反乎”。
孙权得闻后,以他终不会为自身所用,遂杀之。
时为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沈友年岁二十有九而遇害,妻妾皆被宗族遣送嫁与他人,但一月之后妾方知身已有孕两月余,乃私归沈家白与宗长。
宗长以沈友无辜,怜之。
乃以金将沈友小妾赎回,藏与外家而养,所生之子即沈幽是也。
幽者,隐也,蔽也。
为之命名时,沈家宗长乃是期盼着沈幽能顺利健长、令沈友血脉得续,且隐于众人中,不令孙权察觉而再害之。
但沈幽少年郎时,才学展现如其父,名声渐鹊起。
沈家宗长心忧,便将其身世提前告知。
自那时起沈幽便守拙默言,不复显才学于他人前,私下却是勤读兵书与习武。年十七,自取字为不疑,假宗族商贾事游历各地,足迹遍布扬、荆与交州。且疏财仗义,阴结草莽勇夫与厚恩养扈从,冀望有朝一日能为父复仇。
不是打算领死士去刺杀孙权。
有过孙策轻而无备的前车之鉴,孙权虽也喜好猎虎,但外出之时甲士团簇不会让重蹈覆辙之事发生。
沈幽乃是打算聚拢扈从投戎督军灭吴!
魏文曹丕最后一次征伐吴时,他本想领扈浮海入青州,以身许与魏国随征吴,但未发,魏军便退了。
后石亭之战,魏国惨败而归,令他不复投魏之心。
无他,他对依附魏国灭吴的期望破灭了。
在后,知大汉已然出陇右,且战事颇顺利,便又想着或许可借着大汉之力雪恨。
但因汉吴两国互盟,时为唇齿相依之势,故而心有踌躇,未发。
是故,他继续先前阴养死士之事,且借着行商贾事偷偷录江东、荆南与交州各地险要、绘地形舆图以备日后所用。
观望数年,得闻大汉复凉州与遣使来江东,他便不再迟疑。
因为此时他已然三旬有余了,若再度迟疑不决,恐此生都难有作为。
复仇,沈氏宗族是不会帮忖他的。
缘由不必说,一人之损,如何能抵过举族的利益呢?
令他更忧心的还有一点:若是他此生都无有机会复仇,父仇恐会泯于时间里了——就如吴郡陆氏一般。
虽说此时汉吴仍旧互盟,但他已然没有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