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聊了下去——
在这位总编眼中,眼前的年轻人绝对有潜力成为报业的“枭雄”。
而枭雄说话做事,跟普通人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要理解和接纳他的“疯狂”,他的“不正常”。
“那么,您的计划是什么呢?”诺顿诚心问道。
肖恩吸了口气,然后言辞如同尼亚加拉水电站下游的流水般倾泻而出。
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冷静的诺顿,眉头越皱越紧。
而他皱紧眉头,并不是觉得肖恩的计划越听越荒谬……
恰恰相反,他越听,越觉得一切可行。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表情,是因为他有种难以言喻的感受。
仿佛这场对话就如同狄金森先生的言辞一般,有一种创造奇迹的魔力……
·
为《灯塔晚报》的日销量下猛药的计划,包括了几个不同的环节。
其中的核心有三,一是内容质量本身的提升。
第二是掀起一波围绕晚报口号的广告攻势。
则是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来创造出更多的、订阅晚报的理由。
这其中,第一项需要诺顿率领整个编辑部一起完成。
从新闻内容本身上来说,现在的晚报其实是无法与那些大报竞争的。
为什么?
因为大报社占有了最多和最好的人员,而肖恩的报社,人员数量有限,水平也有限,即使他们掏空心思,报纸内容本身的丰盈度和专业度还是打不赢大报。
为了能够扭转这样的颓势,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弥补内容上的不足,肖恩打算出奇制胜,创造一些吸引人的专题,以“独家话题”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内容……
而这个灵感,正来自于肖恩独有的系统——午夜倾诉。
目前,夜风信仰中的信徒,大多是下城区的居民。
在之前的午夜倾诉中,肖恩就已经发现了他“信息网”的形成:
通过聆听越来越多的信者的午夜倾诉,他能拼凑出许多隐藏在表层波浪之下的汹涌暗流。
比如说,没有人注意到,下城区正有一帮小孩,由于午夜乐园的崩溃,而陷入了一种“半失魂”的状态。
下城区的人们总是为主流社会所忽视,更不要说这些人的小孩了。
那些普遍表现出注意力很难集中、精神涣散的小孩们,毋庸置疑是当今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
而肖恩在聚焦这个事件的时候,作为媒体人的白骑士,便拥有了第一个足够吸引注意力的“专题”:
下城区的失落的一代。
报社编辑部的日常工作量还是照旧,但肖恩会“派遣”出位于西街大楼之内,狄金森独立记者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