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还有这地方。”我说。
“这里算是阜新最繁华的地方了,前面是商业街,商业街往前走就是西山宾馆,除了国宾馆算是最大的了。”姜姐说:“这条街后面是全是歌厅网吧,找小姐的好地方。”
馅饼店上下两层,面积不大,有二百平米。一楼散台,二楼是包房。姜姐我们三个直接来到二楼,找了个小包房坐下。
坐下之后姜姐说:“他家馅饼做的好,馅大皮薄,还上过中央电视台呢。人家的馅饼皮放到报纸上都能透过皮看到报纸上的子,你说薄不薄?”
“那么厉害?”我问。
“那可不,你省思呢?现在不行了,那是他家老爷子的手艺,老爷子没了,现在是他家儿媳妇整,整不了那么薄,但也行,一会上来你就知道了。他家馅饼在我们阜新是一绝。”姜姐自豪地说。
“那我得多吃几张。”郑佳琪道。
我们点了六张馅饼,四个菜,一瓶白酒加五瓶啤酒。
上菜速度很快,也就十分钟上来两道菜,紧接着馅饼也上来了。馅饼做的确实很好,直径有二十二厘米,属于大馅饼。皮确实薄,在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牛肉馅。姜姐说吃馅饼之前先用筷子给馅饼扎个眼放放里面的热气,要不然烫嘴。
按着姜姐说的方法先给馅饼扎个眼儿,放放里面的热气。随着馅饼里面的热气冒出来,飘出一股诱人的香味儿,闻着就想吃。
姜姐说:“看着他家的馅饼没,皮薄,把这皮揭下来里面的牛肉馅一点不散,就是一张牛肉饼,不信你俩儿试试。”
把薄薄的馅饼皮揭下来放进嘴里,很好吃,脆而不酥,有淡淡的牛肉味儿。然后把里面牛肉馅用筷子一夹,直接就夹了起来,是一张和馅饼一样大的牛肉饼,很薄,香气扑鼻。
这馅饼做的地道儿,有功夫。
“真是一绝。”我赞道。
“一绝吧,很多人到阜新都到他家来吃,走的时候还打包几张带走。”姜姐说。
我问:“他家就这一家店吗?”
“就这一家店。”姜姐说。
“有这么好产品咋不多开几家分店?多开几家分店肯定挣钱。”我说。
“你以为人家不想呀?”姜姐说:“主要是他家的这馅饼不好打,现在他家就这一个儿媳妇会打,别的都不会,听说挺难学的,一共三个儿媳妇,那两个一直没学会,也教过别人,都没学会。”
“属于祖传的呗。”我说。
“差不多吧。”姜姐说:“听我爸说他家这馅饼是从老辈子传下来的,一辈传一辈,男的女的都可以学,儿媳妇也可以学,女婿不能学。但每辈子人只有一个完全学会的,没有第二人。”
“这个也分悟性和天分。”我说。
“就别说这馅饼了,他家烙馅饼的锅都和别人家不一样,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