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之后渐渐稳定下来,和张哥与三姐也都熟悉了,彼此有了认可和信任。
以前都是张哥早上出去买菜,现在张哥叫我去买,他可以晚起来一会儿。
在抻面馆干活也认识了几个朋友。
右边隔壁家常菜馆的厨师是一个山西小伙子,比我大五岁,很瘦,戴个眼镜,很精明的样子,说话的时候有点傲气。他家不算太忙,闲着的时候总到抻面馆来,一来就说他的光辉历史。他说他的,我做我的,顶多就是笑笑。
熏肉大饼店的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女的,大伙都叫她李姐,很热情的一个人。她家店生意不怎么好,她也不怎么管饭店,更多的时候是出去打麻将,听说她打麻将很厉害。李姐雇了一个女厨师,一个做熏肉大饼的女的,还有一个服务员。做熏肉大饼的师傅和服务员是一起的,姑嫂俩。
三姐和李姐两个人比较熟悉,以前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她俩总在一起聊天。两个老板是同事加朋友,两个饭店打工的自然就比较熟悉一些,你到我家店看看,我到你家店看看,一来二去就成了朋友。
李姐家做熏肉大饼的师傅姓王,比我大,叫她王姐。服务员的是她的小姑子,比我小,叫英子,小丫头很乖巧,长的也很好看。
说是姑嫂俩,其实王姐还没结婚,她和英子的哥哥从小定的娃娃亲,两家关系比较好,父母们就这样定下了,等孩子长大之后彼此都没什么意见,也就顺理成章了。我问过她们怎么英子的哥哥没出来打工,英子说她哥哥在家念书呢,要考大学。等王姐没说什么,眼神里有着一些落寞。
英子年龄小,比较活泼,没事的时候就往抻面馆跑,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哥呢?”有时候三姐调侃我说哪天把英子领回家做媳妇吧。我就笑笑。
从农村出来打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家里困难说不上媳妇的,出来打工挣钱,挣完钱好回家娶媳妇。有厉害的在打工的时候就搞上对象,然后领回家结婚生子。在我老家如果谁家的小子出去打工领回来个媳妇那叫能耐。
也许我是过早成熟吧,二十一岁给人的感觉像二十五、六的,除了脸上显得成熟,自己感觉心里也很成熟。在念书的时候同学们说我根本不像个学生,像是个已经成家立业的大老爷们。
其实我自己也是这么感觉的。
我打工的目的很清晰,就是挣钱供五姐念书,同时改变家里的贫穷,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等娶媳妇这事,是排在最后面的,
青春期的时候哪个少女不怀春,那个少年不揣鹿。
心里都有那种朦胧的渴望,尤其是在外面打工,离开家,远离了父母的管制,胆子自然就大起来,和异性交往也就不再担心被父母发现,不用再在乎村里人的眼光,不用再怕有人说三道四,直接去交往就可以了。
这也许就是放飞自我吧。
人到了什么年龄段,只要是发育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