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饭店准备一桌饭菜,把大伙儿叫来喝酒聊天,喝的五迷三道的再去歌厅唱歌。到了歌厅之后都原形毕露,没有不找小姐的。
在第一次和他们去完歌厅之后再也没去过,以后几次都是喝完酒就走。后期不想再参加了,但是吃人家嘴短,欠人家人情呢。于是在新店请了他们吃一顿,花去将近两千块钱,心疼半个月。好在把人情还了,以后再找我就以各种理由拒绝,慢慢的也就不找我了。
人随着能力的增长,职位的提高,眼界的放开,认识的和交往的人会有所不同,朋友圈也会不一样,但绝对不能飘。说白了咱就是个厨子,没啥能耐,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打拼挣来的。如果有一天不在饭店做了,走在大街上谁认识你是谁?现在是厨务总监,没啥了不起的,只是个名而已,有一天不是了可能连小弟都不搭理你。
这就是现实。
人到啥时候都得踏踏实实走路,实实在在做人。
和一群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推杯换盏高谈阔论,倒不如打包份饺子回公寓一个人喝点小酒自在,也是享受。和你谈管理谈菜品的人不会整个酒局,一壶茶足矣。
我工作的地方是厨房,三尺灶台是我的战场,就像师父说的,干厨子的,到啥时候都不要撒开大勺把,撒开大勺把啥也不是。
说说王红的儿子,我的干儿子吧。
小孩儿干活挺机灵,这点随王红,学啥都快,并且学啥像啥。把他从荷台调到砧板位置上,叫赵小军带着。
孩子已经十八了,长得很俊,是个帅小伙儿,招人喜欢,要是打扮打扮像个小姑娘似的。一天话不多,除了干活就是听音乐,再不就是看书,不怎么玩游戏,这点挺好。我问过他喜欢厨师这行不,他说不怎么喜欢,问他喜欢干什么,他说喜欢当兵,只是虚岁十八,不到当兵年龄,准备过年当兵去。我问他跟他妈说了吗?他说说了,他妈也同意。他有个叔叔是部队的,听说是个团职干部,他要是当兵他叔叔能帮他。
既然人家想当兵去,就没安排他怎么使劲学厨师,先叫他在砧板上干着,挣点钱,顺便锻炼锻炼。
鲍鹏已经在海鲜那边上灶炒菜了,做的还行,虽然没达到师傅水平,但是做老店的这几道菜还够用。于文学已经是正规师傅,炒东北菜,负责的是我以前炒的菜,对他特殊照顾一些,总指点,他的技术和李海才不相上下。
方林现在跟着高师傅学调馅,小丫头聪明,学东西快,并且会来事,高师傅很喜欢,教的也用心。她和鲍鹏的婚事也定了,准备转年结婚。问过他俩儿结完婚准备干什么,鲍鹏说结完婚准备在阜新开个小饺子馆,他们两口子干。这个想法挺好,大力支持。
关平和李燕俩人八月份一起回了关平老家,也把婚事定下来了。关平家里条件好,他爸开个木材加工厂,家里不缺钱,也用不着他出来打工。只是他不喜欢在家,也不喜欢干木材加工,所以才出来的。这回和李燕订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