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玉簪村

作者:大风至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担心乌云,一听李飞白这样说,不太同意他这样鲁莽行事:“不然再等等看呢?”

“不行!”李飞白一口拒绝,已经在海兰那里浪费了不少时间的他,此时连半分钟也等不下去了:“乌云和村里的王伯伯很熟,只要找到王伯伯,就一定可以打听到乌云的住处!你不要再劝了,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乌云!”

“那……就去看看吧!”华子一时也想不出别的主意,见得李飞白情绪暴躁,只得开车带着他驶向了玉簪村。

养老院距离玉簪村四十多公里,要绕过一座大山才能到达,华子在公路管控限制范围内,以最高时速八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开过去,足足开了半个多小时。

望着马路两旁迅速闪过的积雪,李飞白问华子:“乌云每次过来,都要走这么远的路吗?我们开车都需要这么久,她骑着三轮车或是骑马,更要多久啊?”

“我估计乌云姐走的应该是山路,直线距离比这个要短,但一定是不好走。”

“怎么个不好走法?”

“就是她走的路咱们开车上不去。”

“有点辛苦啊……”李飞白很是心疼,想见到乌云的情绪更加迫切了。

“可不是么。”

两个人到达玉簪村的村口时,已经是傍晚十分,村里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此情此景,叫李飞白焦虑暴躁的情绪缓和了不少。

华子把车停在了村口,步行带着李飞白向村委会的方向走去。

玉簪村极其古朴,与青城市周边的农村有很大的差距,李飞白从未去过农村,更没见过这种风格的农村。他对这里的白墙青瓦还有成群的牛羊鸡鸭鹅充满了新鲜感,怀着既害怕又好奇的心情,一路跟着华子问东问西。

华子告诉他,古时的玉簪村是隶属于祥云寺所辖,在建寺初期,第一批来这里的是自内蒙古迁徙而来的牧民,专门负责为寺里牧养马匹。后来随着寺庙的不断扩建,从各地应召而来不少闯关东的汉族工匠,成为了祥云寺专职的建筑工人。

说起来,华子的祖先便是这些汉族工匠。

当世活佛感念他们为祥云寺做出的贡献,便将这里作为封地划给他们,供他们建屯落户,休养生息。于是住在村里的汉蒙两族自此互相通婚,文化相融,形成了这一代特有的汉蒙混居的村落。

因为受到祥云寺长年的影响,过去村民会将自己家的男丁送去祥云寺出家为僧。据史料记载,祥云寺历任文书就有不少出自玉簪村。除此之外,在寺内修行的僧人年老之后,玉簪村的村民也会自发地接回一些不能自理的僧人赡养在家,专门辟出房间供他们诵经祈福,照顾衣食住行以及处理他们的身后事。

像华子老家的八吉村,还有圣泉村,追溯起来都是在漫长历史变迁中,从玉簪村迁出去「另立门户」的,可以说,他们两村的根源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