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重新规划求收藏求推荐

作者:武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德国吧,在这个国家,有七分之一的博士毕业生都前往美国去寻找工作机会,而整个欧盟,现在大约有四十万的高级人才在美国工作,这些人当中,不是著名专家,就是才能超群的年轻博士后。有一份欧洲的年度科技指标报告中说,在美国工作的欧洲籍高级研究人员,有75%的人选择留在美国。”

“为了吸引高级科研人员,欧盟前两年提出了一个计划,要求欧盟国家加大科研投入,并且要在欧盟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科研人员的能力和成绩进行评估,这样,科研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相互流动就更为便利。”靳小亮说。

“我这几年到欧洲国家去的机会多一些。”张智正接着靳小亮的话准备说下去,桌上的手机响了。

张智拿起电话听了一会儿,说:“那行,你过来吧,我在学校南门这边。”

“正好,又来个博士。这个邹东明是海东高化集团的一个副总,也是我们协会的副理事长,还是海东新区政府的一名经济顾问,身兼数职,可以听听他的意见。”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邹东明来电话说已经在校门口了。张智站起身往餐厅门口走去。

张婧比哥哥张智小六岁,靳小亮比张婧还小三四岁。看到这位未来妻哥的第一眼,靳小亮心里留下的印象是成熟稳重,是个干实事的人,但他算算这位妻哥的年龄,应该已经过了四十岁,这个年龄还离职读博士,让他既感到赞佩,又感到不理解。

张智领着邹东明进来,将双方相互介绍一番后,邹东明说:“张秘书长一说这边的情况,我就想来看看你们这个博士之家,哈哈哈。”

四个人坐定,张智说:“协会的事咱俩一会儿再说,我妹妹他们等着听听你的意见呢。”

“刚才听张秘书长简单说了几句,你们,想去欧洲?”邹东明笑眯眯地看着靳小亮问。

靳小亮笑而未答。

张婧说:“有这个考虑。”

“去美国。如果是我,就去美国。”

邹东明端起服务员刚给他倒上的茶水喝了一口又说道:“理由是,美国有最好的研究设施,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独立研究,还有高于欧洲同行的薪水。”

他把杯子放下:“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在美国,它是根据你的成就决定你所有问题的解决出路,而不像有些国家,需要熬年头。”

“当初你们有没有想过出去呢?”靳小亮问。

邹东明回答:“想啊,怎么不想,可那时我们的情况和你们现在不同。”

张智说:“不是有那句话嘛,父母在,不远游呀。”

“是啊是啊,辛辛苦苦地把博士读下来,谁不想在事业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呢。”邹东明的眼神好像回到了当年。

邹东明是个健谈的人,他接着说:“其实在美国,本土的大学教授只有不到10%,而在法国,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