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展阶段不同。”父亲的这个观点很新颖。
靳小亮在凳子上挪动了一下自己的身体,点了点头,表现出对这一观点非常认同。他把脸转向右边看了自己身边的张婧一眼,然后放下手中的筷子也加入了谈话。
“可能就是发展阶段的问题吧,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也能说明这一点。现在,学校根本不注重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潜能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只考察每个学生学到和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看重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靳小亮在眼前的这个饭桌上,虽然外表看上去显得有些稚嫩,但他可是国内最着名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并且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面对比他的资历和阅历都深得多的岳父和妻哥,谈吐自然也是非同一般。
张婧也插话了:“我那博士论文不就是那样嘛。为了论文,辛辛苦苦做了几年的实验,实验做完了,论文写出来了,答辩也通过了,学位一拿到手,那论文恐怕就再也没有人过问了。你说它是成果吧,它就是成果,可这个成果,没人在意它能不能向市场上转化。”
“现在所有的毕业论文,恐怕都存在这个问题。”父亲说。
靳小亮接着说:“现在,大家都只把论文是否被收录,作为人才优劣的衡量标准,没有几个人在乎有多少论文能够真正解决现实中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看看每年诺贝尔奖颁布的时候,国内上上下下只关注中国的科学家距离获得诺贝尔奖还有多远,只关注中国的科学家为什么很少能够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却没有人去思考获得诺贝尔奖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靳小亮的这番话深深地触动了张智。这个妹夫比自己小了差不多十岁,外表看上去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就是眼前的这个“男孩子”,让张智想到了“后生可畏”这四个字。于是,他心里的那一丝越来越强烈的隐忧,又多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父亲起身把炉灶上炖着的鱼汤盛到汤盆里端了上来。
细心的张智先把母亲面前的小碗端过来,给母亲盛汤。他注意到母亲在一旁一直插不上话,就觉得在这个饭桌上谈这个话题太累,觉得母亲有点被冷落了,他准备结束这个谈话主题。
“现在,攀比sci收录文章的数量,已经是多数科研单位和大学里评价科研成果的主要依据。对这种现象,人人都觉得没有实际意义,但人人又都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因为大环境需要。所以,最终要靠改变大环境来改变这种现状。”
张智说出这番话后,其他人显然没有再接着这个话题谈下去的必要。
终于,母亲有了说话的机会。
母亲叮嘱靳小亮和张婧:“还有什么准备工作,要提前都做好。”
“基本上差不多了,我和小亮对生活上的要求都很简单。”张婧回答母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