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学术江湖

作者:武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田教授坐在那儿,听校长这样评价自己,谦虚地摆摆手。

校长继续讲话。

“现在大学扩招后,因为学生人数激增,校园比较分散,我们学校有几个学院扩建,就不得不建在了市郊。这样,上完课,学生想见老师一面就更难了。如果一个大学里的教授上完课就不见了踪影,学生没有机会与老师进行日常交往,不能感受老师们课外的学术追求和生活形态,这是一种很大的教育缺失。”

“不过,你们看看田教授。材料学院那边考虑到田教授已经六十多岁的年纪,安排他到校的时间是每周的一三五,可是,学生们到办公室或实验室,他每天一定会在那里等着你……”

晚上在家,李教授向田教授问起下午座谈会上的情况。

“刚才在楼下散步的时候,陈老师对我讲,说今天座谈会上,校长谈到你了。”

“是讲年轻人的事情。”田教授说,“几个年轻教师在会上发言讲的那些话,我不知怎么就联想到了上午张智到家里来的时候,他简单谈到的一些想法,多多少少流露了希望以后能在高校工作。”

“他想离开原单位?那委培单位不会同意。”

“他说在科研单位,很难适应那里的人际关系,科研管理机制也很不顺畅,没有办法专心搞科研。可他不了解,学校里教师面对的困难有时可能更多。现在,虽说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课题很多,但是机会不均等,资源分配差距很大,想做出点成绩,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李教授说:“现在的博士都希望到大学里来,殊不知,大学里有大学里的压力呀。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科研经费申报、学术成果发表、生活负担、上升空间,这些,几乎是所有教师都无可回避的。”

“他们这类委培学生倒是不存在职称问题,你像张智,也已经是教授级高工了。最关键的是,我是希望他好好衡量衡量自己,到底适合在科研单位还是适合在大学里教书。”

“是啊,现在多数年轻教师,他们到大学里来,就是认为大学教师有社会地位,收入又高,而且工作稳定。可是进来了以后,可能会发现,自己面临着比原来更大的压力,跟想象的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就侧面对张智讲,在大学里,没有人给你十年磨一剑的机会,这是和科研单位最大的不同。在这里,两年不通过评聘,就要下岗。”

李教授说:“我们学院的那个年轻副教授师广军,二十七岁就拿到博士学位,二十九岁晋升为副教授,留校工作三年,拿到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四十多万,有两项高官科研课题,获得过市级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在人才济济的高校教师中算是佼佼者了,即使这样,他还是认为发展压力太大。”

田教授接着夫人的话说:“目前国内的研究型大学,要求教师既要拿到科研经费,出高水平学术成果,还要承担专业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工作,实行的又是一年一评两年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