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机会主义

作者:武姿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面,还画有重重的一道。)

“每一个人身上都具有人的所有品性的胚胎,有时表现出这样一些品性,有时表现出那样一些品性,而且常常变得完全不像自己,但其实他始终还是他自己。在有些人身上,这种变化往往特别剧烈。”

张智在他的这篇读书笔记中最后写道:

“看来,双重性格或者多重性格,都应该是人的正常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今天的阅读,使我终于释然了。”

五一那几天,张智在和许律师商量起诉的事情时,许律师不知是出于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还是真心想让他所代理的这个离婚官司达到他的委托人的愿望,他向张智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许律师说,他担心朱墨毕竟是报社的一名记者,交往的人方方面面,如果朱墨恰好与法院的人比较熟,或者她可以利用到她的许多关系,根据朱墨对离婚这件事已有的态度,只要她想求得法院的帮助,那么,像这种属于民事纠纷的离婚官司,打起来就会非常令人头疼,常常会形成一种拉锯相持的状态,即便是作为原告最后能够达成离婚的心愿,那基本上也是到了原告和被告的精力都被耗尽的时候。

许律师建议张智,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事先做一些工作,这样,对案子的审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许律师提出这样的建议,张智不置可否。

因为他可不想让自己花钱聘请的律师,借此成为一个袖手旁观的人。

而且,这种事情,不用许律师提醒,他也清楚。

那两年,自己帮助父亲打那场经济纠纷官司,已经有过切身的体会。

所以,自从有了起诉离婚的想法那一刻起,他就已经盘算着怎样去下这方面的功夫。

在这个问题上,他早已从他专业之外的读书学习中受到过启发。

这在紧接着刚才的那篇读书笔记后面,他写下的另一篇读书笔记中有记载——

1999年2月20日星期五

今天是大年初五,这个新年就要过完了。

昨天迎来了雨水节气,预示着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

可是我今晚读书,却没有感受到一丝春天的味道。

唉,古今中外,凡涉及诉讼之事,都离不开一个人字,法律是人制定的,法律是人来解释的,法律是人来执行的,因此,人,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关于这一点,托尔斯泰的笔下不也是这样的情形吗?

“那个着名律师法纳林帮助聂赫留朵夫进行详细的案情分析后,觉得成功的希望是很小的,所以,他向委托人聂赫留朵夫说……如果有关系,您不妨去活动一下。聂赫留朵夫说,我倒是认识人。律师法纳林就说,那就抓紧点儿,要不然他们全都去治痔疮,那就得等三个月……还有,万一上诉失败,还可以向皇上告御庄。这也要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