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博士后看得很厉害,很神圣,但在国外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就说,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做博士后。美国是盛产博士后的科技大国,在美国做博士后,根本不意味着你离成功就更近了。它其实就是一种工作经历。虽然每年可以有几万美元的收入,但同样面临着科研、生活、签证还有求职这些方面的压力。”靳小亮说。
“试着留在美国的大学里怎么样,往教授的路上走。”岳父倾向于女婿在大学里任教搞学术。
“在美国,就算是博士后出站,要在美国的大学里找到一个教职,不拿出两三篇世界顶级期刊的文章,想都别想。所以,很多博士后就做完一期再做一期,为的就是一直等到发够了文章,进而有条件再去寻找教职。”张婧说。
靳小亮说:“我没有打算到学校里工作。我虽然在美国完成了博士后的研究,可是,我的本硕博都是在国内读的,所以,我是一个没有取得过任何美国高校学位的人,因此,能在美国的大学里任教可能性很小,而且申请绿卡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留在美国就业呢?”张智问。
“我也去过硅谷的那些知名公司,可是,还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这种没有美国高校学位的博士后想去那里找工作也很困难。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先拿到绿卡。现在,很多博士后要等着一次次排期拿到绿卡后才能进入美国的工业界。有很多博士后就是因为申请绿卡太难了,最终只好选择了海归这条路。”靳小亮回答。
“真要是这种情况,你们回来就回来吧,但是最好还是去高校,或者进政府机关。你们两人都是这样。”岳父对女儿女婿说。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近三年,每年的留学回国人数已经从两万多人增加到去年的四万多人,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已经成了趋势。”张智说。
“国内几个月前成立了留学人才市场,前段时间还在北京举办了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招聘会,我从这些渠道了解到一些行业信息。我这个专业很依赖于市场。这个专业的技术研发不同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那些研究项目,大学与科研机构大多进行的是基础性研究,即使涉及一些市场需求的新技术,也很难市场化。所以,我不打算到大学去工作,而且我也不准备进入体制内。”
靳小亮的话不仅让岳父岳母感到意外,就连张智也有些不理解。
“现在多少人都在设计着如何进到高校去当教授。”张智对妹夫说。
靳小亮说:“现在海归们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去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国内名校毕业的,即便是回到了国内,也不愿去普通的大学,但是,想被国内一流大学引进,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档次论文,我咨询过国内一些名校,至少也得三篇自然期刊级别的吧。而且,要具有优良的学术潜质,并且符合学校的学科发展需求。所以,到高校也不是太容易的事。”
“不去高校,不进体制,在国内目前的环境下,一是风险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