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因为他们制度严密,松弛有序,应该是发展最好的。
可是,事实却出人意料——
a公司:广东正强电子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于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二〇〇五年七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九年。
b公司:美国wr公司。一九七五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股票市值已近三千亿美元。
c公司:美国gg公司。一九九八年创立,目前每股股价已超四百美元,上市一年翻了三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店可口可乐,也是唯一一家能从wr公司挖走人才的公司。
这个结果实在令人震惊!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的创造,很多时候就是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的自由活动得到最大保障的环境里,员工的智慧有可能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被不断推出。
所以,只瞩目创新结出的财富繁花,却忽略了它们赖以生长的个性张扬的土壤,这是我们身边的许多企业文化与这些着名公司的企业文化最最不同的地方,也是其他企业文化想要去极力模仿却又极易忽视的地方。
然而,这极易被忽视的地方,却恰恰可能是最最精髓的那一部分……
这篇稿件到此结束。
“哦——”并非新闻专业出身的袁媛似有茅塞顿开的样子,“朱老师,这种形式的新闻稿件我们党报能见报吗?”
“为什么不能。对今天你的这篇稿件中涉及的座谈会上的有关内容,我向你推荐的就是这种写作形式。今天的这个座谈会可以有多种写法,但是想一想,是不是这种写法最直观,最简洁明了,而且最有可读性,因为它完全没有那些毫无意义的空洞叙述,用这种形式的逻辑连贯,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应该最深。”
“老师,我明白了。其实,如果这样的话,今天西城大学的这篇稿件我觉得完全可以换一种形式展开来写,这样,这个稿件反映问题的深度就有了。”
“对。比方说,今天这个活动因为有省教育厅的领导和主管副市长参加,所以必须要在第一时间作为领导政务活动予以报道。但是,你刚才也说了,你是参照西城日报以往类似的报道进行处理的,按这种处理方法,你感觉到了受限制的地方太多,无法展开来写。”
“所以,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在采访的过程中就应该提前有所考虑。比如今天,你就可以把单纯的领导活动按部就班地用一个小消息来体现,消息中间,对牛市长参加座谈会的那部分内容按程序点到即可。”
“然后,把你采访到的最想介绍给读者的内容,就可以参照咱们现在看的这篇稿件的形式,先确定出一个最有价值的主题,然后突出现场感,单独成篇,这样,传递的信息量就会更大。而且,一个简单的程序性的领导活动报道,由于形式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