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凉水里面过凉,找了一块麻木把里面是水挤干净。
最后把那点肥肉馅放进烧热的铁锅里。随后,扑鼻的香气便挤满了店铺。
待到肉馅都熬成油和一点油渣。苟且便整个倒进野菜馅里面搅拌。一边搅拌一边放盐。
看的杨雪一个劲的心疼,这个时代的盐是很贵的。
看看油已经完全吃进馅里,他又把葱姜蒜和花椒大料水倒进去又开始搅拌。直到包子馅显得粘稠他才停手。
然后拍拍手道:“姑姑你就自己包吧。我去城里转转。”
其实苟且看出来杨雪弄得馅跟面并不多。他是不忍心再混饭吃了。
围着县城转了一圈,这是很矛盾的一个县城。县城不算大,四条大街成井字形状把这个县城分割成六个坊。
靠近军营的东三坊明显跟其他三个坊不同。基本都是高大气派的宅子。街边的店铺也都非常讲究。
都是高档的商铺,酒楼,还有青楼。
而另外三个则标准的贫民窟状态。都是那种干打垒的土房子。脏乱,拥挤。
街边的小店有的是房子,有的干脆就是棚子。杨雪的小店就靠近北城门。
北城门这里有一个市场,主要是一些胡商和内地商人贸易货物所在地。
人不多,但是交易量并不少。当然,能在这里进行交易的自然不可能是平常人。
一般的客商根本进不了了这个县城。毕竟这个县城是依附军营而存在的。
胡商没有关系出不了他们那边的关口。内地商人没有关系,货物也进不来嘉裕城。
毕竟嘉峪关这地方在历史上一直就是华夏民族抗击外族侵略是重要关口。
这样的条件和限制注定这里的商人不会多。但是只要能进来的,就不会是小商人。
军营和县城是分开的。每月边军休沐的日子,才是县城最热闹的时候。
虽然边军的饷银并不高,但是足足五万人啊。每人花一个铜板,也有五万钱了。
城中的百姓大部分都是种地的。因为地处边陲,外面基本没有村落。所以百姓们白天在城外劳作,晚上则回城里休息。
当然也有一些小贩和商户,比如杨雪这一类的。边军则成了他们的主要消费对象。
边军憋了几天,出来吃点饭。喝点酒。或者买一些日用品。
暗暗思忖了一会,苟且便打定了主意。看来自己要想在这里活下去,只能在这些边军身上想办法了。
至于边贸,甭管再活几辈子。都不是他这样的屌丝能够插手的。
把环境了解清楚,他便朝城外走去。早饭吃了几个包子,没好意思吃饱,主要是也不好吃。估计远方那货肯定也没吃饱。
城里面肯定的混不上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