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二陛下有想要放松的心思,他们就立马站出来了。
就像是这一次的修建行宫的事情,他们就觉得,李二陛下这是想要及时行乐了。
这哪行啊!
皇帝就应该兢兢业业的坐在皇宫里面,每天批改奏折,然后上早朝。
李二陛下沉着脸。
修建行宫的事情,他都不知道提了多少次了。
每一次,都是魏征第一个站出来劝阻他。
实在是气人。
在这朝会之上的,也不是没有那种会看形势,看眼色的人。
比如权万纪此人。
就是一个贯会看眼色的官员,喜欢进献谗言,也就是充当李二陛下的走狗。
“陛下,臣以为魏相公等人所言,有一些太过了。”权万纪站出来,大有一种舌战群儒的气概。
“前朝之时,杨广劳民伤财,征夫百万修建长城和行宫,还有运河,完全不顾百姓之感受和生计。
然而现在的大唐和前朝有所不同,陛下文治武功,还有着国师的指点,如今大唐已经繁华昌盛起来,国库也充盈,还有这几十万的苦力。
修建行宫,完全是陛下自己出力出钱,又何以施压与百姓?
试问一下,古往今来又有哪一位帝王,比得上陛下的文治武功,比得上陛下的劳哭功高?
如今,不过是修建一座行宫,以便陛下能够巡视各地,从而彰显大唐国威,有何不可?”
权万纪最后张开双手,环视了一下百官,然后又对李二陛下和江枫躬身施礼。
“陛下,国师,臣以为修建行宫,也是一件好事,不仅仅方便陛下和国师巡视各地。
也可以推动各地的发展,行宫的建立,也能够带动地方,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有利的事情。”
“权相公说的不错,臣也以为,修建行宫,并非不可。”又有人站出来了。
朝会之上,有着朕心谏言的。
自然也有真心想要巴结陛下,想要巴结国师江枫的大臣。
想要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想要成为一个佞臣,得到更大的好处。
这水往低处流,人自然往高处走。
李二陛下看了看江枫,然后又看了看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环视了一下百官的反应。
大手一挥,说道:“如今正值夏署,天气越来越热,增加工事,容易施压于那些苦力,从而造成一定损失。
既然如此,那就以后再议。”
“喏!”
百官也只好躬身施礼,不在劝阻或者是争执。
权万纪倒是觉得自己今日之表现,还算是不错,最起码,做到了入了皇帝的眼。
就是坐在那里的国师,似乎至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