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经是有一些力不从心呀。”崔知悌苦诉道。
其他几位官员,也都是连忙站出来,为崔知悌辩解了一下。
不是他们不愿意支持大唐开战,而是战争一旦开启,那就不可能停下来。
而战争需要物资、需要粮食、需要将士们、需要武器等等,这些,都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以大唐现在的国库,的确是有一些吃撑不起来。
然而武后岂能没有支持者,不一会儿,就有了几个大臣站出来,罗列了今年大唐国库之收成。
最起码,是能够支撑起大唐抵御吐蕃。
武后微眯着眼睛,看了看户部尚书崔知悌,然后扭头对李治问道:“陛下,可还记得永徽五年的万年宫?”
李治听了武后的话,就想起来当年的那一场洪水,如果不是薛仁贵拼死相救,他已经登天了。
“天后何意?”
下面的一些大臣,听到武后对李治的询问,愣神一下之后就想起来了。
当年这件事情,不少大臣都心生羡慕。
如果他们当年有那个勇气,现在怕是已经位极人臣了。
而裴行俭则是抬头看着天后娘娘,心中开始疑惑起来,天后这一手。
何意?
只听到武后说道:“陛下巡幸万年宫,谁知遇大水,在危机之时,有一大臣冒死示警。
想来,诸公也知道这位对陛下、对大唐忠心耿耿的臣子,乃是何人吧?”
站在下面的一些官员,那是神色各异。
他们自然知道这位大臣是谁,他和裴行俭一样,乃是两朝元老。
其身份和功劳以及声望更是比裴行俭还要高,已经盖过了他们所有人。
而此人之所以被贬,完全就是他们很多人联手所为。
而如今,天后娘娘竟然想要再一次启用此人!
李治听到武后的话之后,也是想到了薛仁贵这些年来,对大唐、以及对他这位帝王的忠心。
一时间,竟然有一些感怀起来。
“如若不是天后提起,朕,怕是快要忘记了这位忠心耿耿的薛卿,忘记了大唐还有一位能征善战,忘记了朕还有一位卫青、霍去病之流的大将军。”
李治直接伸手拉着武后的手,欣慰地说道:“天后临朝,心系大唐江山社稷,朕,心也无忧矣。”
武后则是安慰着李治,并且建议李治启用薛仁贵,以解决安西之隐患。
李治自是不必说,昏庸了这些年,要不是武后想要拉拢武将,掌握兵权。
怕是到死才会想起来,大唐还有这样一位肱股之臣。
“来人,拟旨!”
一些心有想法的大臣,想要出来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