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是西向,房子跟每户的仓房间隔有五米左右的空地,张华家的仓房在窗户下,陆伟民的仓房挨着向东排,再往东是悦来客栈的木板墙。墙里是木头垛。郑富、赵德一家的仓房门冲西挨着,木头门用铁丝穿个洞,锁头挂着,基本不锁,因为平时家里的门都不锁,何况是仓房。
六十年代虽然家家不富裕,但民风淳朴。十二家砖房里的女人,只有张华的老婆有工作,是七小学的教师,其它女人,每天都在忙碌孩子,中间户的曹梦清在当国民党伙夫时被炮弹炸断了一条腿,老婆跟一个山东人跑了,他领养了一个女孩,靠政府救济金生活,后来女孩疯了,疯的时候,不知道羞臊,光着身子往外跑。
王木匠在木器厂,胡铁匠在铁匠炉,史长柱在淀粉厂当工人,中间户中的四个男人工作都不太好。靠胡同口的四家男人:刘爷爷,本院子里年纪最大的,无职业,独生女儿跟老两口住一起,是糖厂的女工;杨树林,在苗圃上班,夏天种树种草,冬天基本猫冬,就是离家远,快出城了。付明生,酒厂的技术员,老婆常年吃药,陈迪,是院子里最小的男人,装卸队练出一身健壮的肌肉,结婚三年老婆马艳的肚子还没见鼓起,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仗。
陆伟民在整个大院里算是有学问的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请教他,他也乐此不疲。小西两岁时,院子里的孩子得了蛔虫病,蛔虫病可以吃塔糖打下去,陆伟民算了一下,跟陆小西差不多大的两岁以下的孩子有十几个,就托人弄回一大包塔糖,每家每户分下去,比较小的孩子吃过就忘记了,懂事的孩子知道塔糖好吃,就有孩子骗大人,撒谎说肚子疼,当天家里的大人就能带回一包塔糖来,陆小西就吃过好几次,都是大人送的,当初得过塔糖的邻居没忘陆伟民的好处。
三岁的时候,陆小西就知道院子里的大人姓什么叫什么,妈妈没工作,教他说话时就教了百家姓,教了邻居家大人的名字,当然都是男人的名字,女人则一律是张婶、郑婶、刘奶奶、付大娘的代替了,妈妈读过小学三年级,后来家穷下来了,但字还是能写几个的。
陆小北虚岁一岁的时候,陆小西离开了县城,那天是腊月十二,第二天是元旦。算上四个孩子,陆伟民家一共六口人,一铺炕有些挤,陆伟民的战友,大界村的齐娃赶着马车把陆小西接去,说是借一段时间,等他生个男娃再还给陆伟民。小西两岁时在大姨家住过大半年,习惯了离开家的日子,当然,妈妈每周都去看他。
齐娃家三个女孩子,七岁、六岁、五岁,分别叫大燕、二燕、三燕,陆小西的到来凭空多了个玩物,齐娃的女人巧珍更是笑不拢嘴,她太想生个带把的了,对了,齐老头的二儿子就是齐娃。
齐老头跟大儿子住,前院的两间土房是齐娃结婚时大家帮忙盖的,大山是土坯,上面是拉合辫,房盖上的草是几个人在甸子上割来的,屋里分外屋里屋,外屋做饭,靠东墙一溜的大缸,有粮食,有酸菜,还有怕猫狗叼去的年货;里屋就是一铺南炕,地上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