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青年点儿

作者:匹夫韩五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

食饭。李香兰的丈夫赵永生并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永生,在第三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得了莫名其妙的病,躺下三天就咽气了,李香兰一家全靠吃救济粮生活。

当秦大伟走进她家破落的马架子里,告诉她有个做饭的好差事时,她把两个大的孩子哄出去玩,然后给秦大伟跪下了,当秦大伟伸出双手到她的腋下扶起她时,她顺势向前倒了下去,秦大伟只好用身子靠住要倒下来的身子。不知是感激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李香兰潮红的脸上,泪水顺着她还算清秀的脸庞一滴一滴的流了下来,能有个挣钱吃饭的差事,就是叫她当牛做马她都会答应,丈夫没了,三个孩子是她的活下去的希望,她是三个孩子的靠山。

不只是秦大伟喜欢去青年点儿,会计张惠来也常常光顾这里,张惠来属于有点见识的人,男知青们也喜欢跟他聊天,当然,还有每次他的到来,大家都能抽到他的锡纸烟,女知青们知道的秘密是他还是谢桂兰的干爹,这事是跟谢桂兰一起住进张惠来家的耿春燕透漏出来的。

春天的累活是铲地,这些城里的娃娃没干过,第一天铲地,每个人的手上都有泡,男知青还算好些,女知青里,年纪小一些的刘玉梅、高艳秋晚上回来已经悄悄跑到草甸子哭过,原来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当初离开家里,离开父母的唠叨,觉得一夜之间长大了,满腔豪气,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可现实中的艰辛小小地惩戒了她们,原来的生活从没有感到艰难,那是因为有父母当在他们前面,是父母们包揽了她们所有的艰辛。

为了解决体力问题,刘老憨把知青跟社员们混到一起,男女组队,就是每个女知青都跟一个男知青或男社员一组,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么一分组,真的比单个人快了好多,最初是为了解决体力的问题,可同时也解决了少男少女们的情窦初开。生产队的干部不是学校老师,也干预不了个人的私事,到立夏的时候,除了最小的高艳秋,女知青们都找到了依靠的伙伴,说是依靠,其实就是相互之间有那么一丝好感,是一种人性自然地流露,是一种异性间的相互吸引,这是一种模糊的依靠:体力上的,好感上的,感情上的,村里的几个女青年也暗暗地有了目标,只是还没捅破最后的窗户纸。

大界村前面的乌裕尔河是一条比较温顺的河,夏天到来,河里的鱼儿常常跳出水面,住在松花江边的张强是个弄鱼高手,吃过晚饭后,他找来几个“须笼”,须笼是妇女主任薛秋月的老爹用柳条编的,听说他要去抓鱼,薛秋月扒拉几口饭也跟着来到河边,薛秋月是家里的独苗,从小当男孩子养,抓鱼也是她的拿手好戏,十九岁的她已经是第二年当妇女主任了。

张强选了一处水面平缓的地方,把带来的三个须笼用绳子连着,顺着河水,一头系在河边的柳条丛上,一条拴个木棍,插在岸边,忙活完,弄出一身汗来,索性脱掉衣服,光着脊梁洗起来,夕阳将要落下,映衬出红红的天边,水面见光处,还有些晃眼,不见光处已经显出深蓝的景色,薛秋月看着水里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