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
骆涛前往北戴河参加一个经济会议,上面召开这个会,主要是讨论抢购潮之后,解决已经暴露出现的经济问题。
大家各抒己见,每一个人都十分积极建言献策。
在如此激烈讨论的会议场内,骆涛恰是一江春水悄然无息,如一块透明的玻璃,坐在末席竖起两只耳朵认真听,认真学习。
这种状态直到领导亲自点名,骆涛才战战兢兢,谨小慎微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浓缩点讲就以下四点:
一、坚持改革开放,稳定大环境。
没有这个大前提,大基调,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
二、完善经济改革配套措施。
要清楚经济改革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不能想当然孤军作战,今后要完善配套措施。
三、要完善市场供需产业链。
从1978年至1988年,虽然我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较快的增长,但是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比较突出,国民经济内在的技术结构还很落后,全社会的商品供给能力有限。
在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和卖方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试图以“闯关”来造就市场定价机制是难以成功的。
四、加强本土理论,等待有利时机,再一次破局。
在1988年之前,物价就已经呈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种情况已经让老百姓有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的预期。
之后的几个月,有不少城市出现了抢购潮,民间便对物价的上涨存在普遍的恐慌心理。
八月份放开商品的价格,又在商品供给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很大程度上又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
再加上国内理论研究的不足和认识上的偏差,选择舶来品来主导这场经济改革……
骆涛个人认为接下来工作是要处理这些问题。
这样的发言多少有点让人感觉不舒服,这四点可又让谁说不出反对,毕竟,几个月前骆涛就不主张快刀斩乱麻,更是不认同按照弗里德曼那一套来。
弗里德曼是经济的大专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但是,他这个专家是西方的专家,不是我们的专家。
他的那一套理论,我们只能借鉴,不能照抄。
由于主持这场会议的有……,他老是经济方面的真专家,骆涛便把自己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一点不剩的全倒了出来。
希望能给他们一点帮助,另外自己也算对的起自己现在的身份。
在骆涛发言完自己的意见之后,大家便对此讨论,一会儿,又一会儿,才认定他的发言很有价值。
这个经济会足足在北戴河开了三天,会议期间,骆涛自然要假公济私一回,好不容易混了进来。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