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
孟浩不敢耽误了,不仅是罗霞怀孕即将临产。像是做贼一样躲躲闪闪的状态,也是他不允许的。
先是找了一个卖房子的经纪人或者推销员什么的工作,孟浩被内部培训吓坏了。
壮怀激烈、群情汹涌,孟浩感到震骇之余,也如打了鸡血一般的兴奋。
那种兴奋,只觉得刚开完会,立刻就可以挣到三间大瓦房。哦不,是三间大居室房。
在接连不断的口号、标语的激励与催促中,孟浩觉得太刺激了,刺激过头了。
以至于,孟浩以后再看什么、杂评时,他的眼神会自动跳过那些假充大尾巴狼,从各种名著、学术专刊里苦心积虑、费尽心机抄过来的,骇人的名言警句。
如果是专业书籍或者论文,当然也是孟浩喜爱阅读的。
但偏偏是一些小杂文及、故事集锦等文章里,出现这些很妨碍阅读顺畅的艰涩牵强、佶屈聱牙的摘抄。
你还得中断一下故事内容,为作者去思考一下,他引用得是否恰当。
这是多么令人泄气的一件事。
这就是当初被吓出来的后遗症,以后孟浩再看到,再听到诸如“司马迁对保尔柯察金说了什么”、“托尔斯泰对苏格拉底说了什么”、“杜甫是怎么教泰戈尔写诗的”、“朱熹是怎么使张居正懂得做人的”……,一概熟视无睹。
有话直接说,别拿名人做幌子;有事踏实做,别拿自己不当人。——孟浩语录。请放心抄袭,留一点润笔费更好。
反正只要是类似的话,孟浩都能很得意地发现,他总能免被骚扰地畅读其余“蚊子”。
但那时毕竟不同,孟浩还年轻,热血沸腾是正常的,头脑发热是必须的。
得到严格训练和指点的孟浩,也立刻从七大姑八大姨入手,再推广开去。或者直接上街发小广告、四处贴小广告。
街边的槐树上、电线杆上、立交桥柱子上、小区门口、楼道里、居室门上,只要有个缝隙就行,就差直接贴到人脸上去了。
然后就是组织人来楼盘领盒饭以及十元二十元的酬劳,在疯狂叫喊着、拥挤着,排队装作购房者之后。
没做几天,孟浩吓得工资也不敢要,也未必要得出来——经理级以上都有像是打手、保镖一样的男秘书,就被这纷杂的状况吓跑了。
这不是年轻的孟浩想做的事,但却是他以后很觉得有趣的事。
因为房价,就像是蓄势许久的火箭,以令人反应不过来的速度,腾飞了。
他,曾经离得很近,与不劳而获、好逸恶劳之间。
干脆去到“西部餐厅”做小时工。
的确很踏实,还可以有一顿午餐。就是那种圆滚滚的热土豆和两个小面包,后来热土豆不再是圆滚滚的了。
孟浩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