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青年,早就把这篇小说仍在废纸篓里。
纯粹浪费时间!
但是她看到笔锋一转,出现了在银河系的光年尺度的两大文明的宇宙战争,马上意识到这真是一篇科幻小说。
“双线叙事的结构的小说?”
杨筱脑海里马上出现了一个名词。
这很有点像那本朋友从日本带回来的村上春树小说《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通过两条叙事线共同展现同一个主题。即便两条叙事线偶然相交,也只是空间层面的物理相交,剧情上仍无内在联系。
难道是作者想通过两条平行叙事线(星际战争和李老师临终告别),来表达“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一思辨性主题?
对,就是这个!
因为书中还提到了鲁迅。
鲁迅的小说杂文杨筱看的多了,十分熟悉。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鲁迅《而已集·小杂感》
杨筱对此十分自信。
只是……如果真是这样,这票科幻小说只能说好看,但觉得谈不上精彩。
但是她看到中途的时候,两条叙事线“突然”相交了!
怎么会这样!
竟然会这样写!
杨筱被夏红军这突然写法惊呆了!
他的学生们(大概率是没有继续深造的可能了)最终用他教授的知识拯救了人类拯救了地球。
在一片愚昧的黑暗中,那点点希望的火光最终照亮整个世界黑暗!
她现在已经顾不得分析文章结构,而是被后半偏的文字所震撼。
特别是看到那段碳基联邦的最高统治者和议员之间的对话:
“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这类个体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听起来象神话。”
“不,”参议员说:“在银河文明的太古时代,确实有过这个概念,但即使在那时也极其罕见,除了我们这些星系文明进化史的专业研究者,很少有人知道。”
“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他们叫教师。”
这是对教师最高的礼赞!
“小张,小张!”杨筱突然高声叫道。
没过两分钟,一个年轻编辑跑了进来:“杨社长,什么事?”
“这一期的《科学文艺》已经排版好了吗?”杨筱急切问道。
“昨天已经排版好,今天校对完毕已经送到印刷厂。王厂长说明天就可以印刷。”